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仙侠玄幻 > 地球第一剑 > 第二十章 道法临台,百花初绽【求推荐,求收藏】

第(1/3)页

武当一行人九人,下午一点半准时出发,在两位茅山派道长的带领下步行上山。

入茅山西,过众妙之门,踩通圣之桥,路有闲亭几处,山林尽显空幽。

这一路景色倒是十分不错,虽都是山林,但风貌与武当大相迥异,直让人流连忘返,想在此间无拘无束的住上些时日。

说是去月华台旁,其实就是去崇禧宫的殿外。

各派的门人弟子在殿外已经搭好的会场各处,按茅山安排的位置入座等候,李始悟这般领队的道爷去崇禧殿内议事。

百多茅山弟子奔走忙碌,会场已经布置妥当。

其实这会场也简单,一处中央的空地,两侧摆些蒲团和长凳,再立一些标注门派的牌子。

不得不说,茅山上修行的道士当真不少,最起码王升在武当山上,也没见过这么多有修为在身的年轻弟子。

这就是道承底蕴的体现。

此地就是胜在幽静,没有俗世的目光注视,众弟子也被告知不能用任何手段拍摄留存此地影像。

故此,这些修士们接下来就可以随意展露修为,研讨修行之事。

王升觉得,那高高挂起的横幅上的字改一改,把‘道门交流大会’改成‘道门摸底大会’更贴切一些。

百多人并不吵扰,道长们都在闭目养神,年轻些的弟子则互相打量。

牧绾萱和王升坐在同一条长凳上,今天她有任务在身,坐定之后就一直在闭目养神,显然是对接下来的出场十分重视。

周围不时有目光落在王升身上,但也只是一晃而过,像王升这种靠气质输出颜值的年轻道士,在这里简直不要太多。

还是看师姐的比较多。

未正三刻,殿内响起丝竹道乐,七八位身着淡黄道袍、头戴五岳道冠的茅山老道缓步而出,一个个头发全白,但浑身流露的气息道韵颇为不凡。

李始悟等各山来的道爷跟在后面,各自谦让一番,在殿前摆好的长凳‘阵’寻到各自位置,整整齐齐的坐了一排。

王升都忍不住偷偷拿出手机,拍了几张这一群仙风鹤骨老神仙们的合影,顺手给师父发了过去。

接下来,又是喜闻乐见的演讲环节——

追溯道门历史,展望光辉未来。

讲话的这位茅山道承老前辈修为高深,王升反正是看不透的。

这场地没安放麦克风,但这位老道一开口,嗓音就平和的传达到了场中所有人耳中。

只是这一手传音之法,就足以证明对方那非同小可的道境,但王升对这位道爷完全没什么印象。

看来,自己上辈子从网络上所知的信息,必然有很大的水分。

如果非要说开场演讲的缺点,还是众位道长的老问题了——‘互通发’并不是标准。

老道开口也是改不过来的浓厚乡音,但讲话时徐徐缓缓,让人能够勉强品味其内内容。

“如今啊,这太平盛世,来之不易……

修道之人当秉持护道卫道之心,不可用道法为祸世间……

道门修士受戒持律,就该知,哪怕修为高深,也不可肆意妄为,更不可凭仗道法满足自身私欲,那样哪怕眼前没什么影响,修道高深后,心境也不得圆满,肯定是会被阻碍的。

祖师爷的训诫咱们不能忘,乱世时出山行侠,太平年间,就要遵纪守法,要护国卫民,守护这朗朗乾坤!”

不少年轻修士听这般教诲,也感有些新奇。

毕竟平日里各山道长虽然一直说修道先修德,却也只是强调要尊师重道、与人为善,很少上升到家国天下的层面。

王升倒是颇有感慨,想起了师父对自己言传的一些往事。

这位茅山道爷所说的‘护国卫民’,并非简单说说的。

远的不提,向前数七八十年,大华国未立,神州大地正遭外敌凌辱,倭寇横行、枪炮乱鸣,原本避世修行的众多道人纷纷入世……

等打退了来犯之敌,不少道承的弟子死的死、伤的伤,有些道承甚至只剩几位上了年纪的老道,守着枯败的山门,担忧着这流传千年的道承,明日是否就会因无人传承而完全断绝。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