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玄德 > 八百八十七 第三帝国的未来(三)

玄德 八百八十七 第三帝国的未来(三)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0:1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就拿雒阳来说,雒阳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使得市民们开始广泛追求食物的口味,又因为雒阳帝国首都的特殊身份,南来北往的人们和货物往往都会经过雒阳,所以很多外地人会选择来雒阳开饭馆。

于是很多其他地区的口味都能在吃到,很多外地人来雒阳,想家了,就去地方菜馆里吃一口地方口味,相当满足。

临海地区因为海捕渔业的发展,兴起了吃海鲜、煮海鲜的浪潮,形成了讲究清淡、清鲜的口味。

内地则因为农业和牲畜养殖业的发达,兴起了吃炒菜、吃稻米饭的浪潮——刘备最喜欢的稻米饭,当年只在少部分地区种植的稻米饭,现在种植地区扩大,产量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食用稻米饭作为主食了。

人们开始追求多种多样的口味,帝国饮食五花八门,四面开花,体现出来的恰恰是帝国的物质生活进入了一个相对充足的状态。

这是人们在十多年前安全无法想象的,但是这几年却偏偏越来越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所以诸葛亮认为,陈琳虽然有些谄媚,事事都喜欢追求刘备的看法,遵循刘备的命令,但是有些事情因为刘备本身的素质过硬,所以他的谄媚就显得不是那么的谄媚。

皇帝太优秀,居然使得舔狗的存在也变得合理了起来,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诸葛亮如此想到。

不过刘备对此并不在意,他做了十五年皇帝,亲手缔造了这个庞大的帝国,为这个国家积蓄了相当多的积累,使得这个国家成为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影响力远播海外。

这对于刘备来说,已经足够,如果他想就此躺平的话,其实并不难。

不过,他并不想做李隆基,也不想做那个接着奏乐接着舞的存在,所以,他还要完成最后一件事情。

“孔明,是时候了,分封之策,可以开始了。”

诸葛亮站住脚步,有些惊讶的看向了刘备。

“陛下,您之前不是说,最好等到贞观二十年吗?”

“时不我待,该开始就要开始,大汉已经很强了,发展的速度超过了我的想象,而且我也不知道我还能活到什么时候,能尽快安排,就要尽快安排,以我作为父亲的身份,总比让深作为兄长去安排要更好一点。”

诸葛亮沉默了一会儿,感叹道:“您真的为子孙后代考虑了很多。”

“我想要的是稳定,是传承,是延续,而不是昙花一现。”

刘备转过身子看向了诸葛亮,笑道:“所以,我设置了内阁辅臣的职位,让你回来进入内阁,便是如此的想法,分封之策完成之后,等看到了成果,就是我退位之时,我已经很累了,我还想多活几年,如果继续做这个皇帝,我怕是活不过十年的。”

“陛下,您……”

“孔明,我相信你。”

刘备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笑了笑,便继续往前走了。

贞观十五年,刘备算了算日子,算出今年应该是西元的二百零九年,另一个时间线上,这一年,是赤壁之战之后的第二年,这一年天下并不平静。

荆州作为四战之地,还是战火纷飞,孙权主动打响了第一次合肥之战,试图北上合肥,进攻受挫,战局不利,拉开了孙十万威名的序幕。

曹操为了报复赤壁之战的挫败,再次领兵南下濡须口,与孙权隔江对峙,因为曹仁在江陵的失败,不得已放弃东线战场,选择了撤退。

曹操没能成功复仇,孙权没有继续打开局面,唯一扩张了势力的,便是苟着发育的刘皇叔。

可以说这一年是刘皇叔的事业焕发第三春的一年,也是他走向巅峰的开始,而在眼下,在这个时间线上,刘备已经成功构建了史无前例的超级帝国。

刘备觉得自己应该是比刘皇叔有些能耐的,也更加成功,或者说运气更好一点,但是在那条时间线上百折不挠的刘皇叔,依然是他心里的力量源泉。

所以,他决定在这决定性的一年里,展开封国计划,为大汉第三帝国未来三百年的国家格局,奠定基础。

诸葛亮望着刘备的背影,没说话,抿了抿嘴唇,快步跟了上去。

他为官至今,已经有九年,从最开始的集体农庄代表,到县府吏员、郡府吏员,再到一县县令,他只用了三年时间。

二十二岁的年纪,他就成为了一县县令,并且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被调回了雒阳出任内阁阁官,是第一届科举考试进士之中最快走完这条道路的。

而他交出的那份答卷,也是全体进士之中最为亮眼的。

二十五岁,诸葛亮被任命为正五品堂官,成为内阁之中最有能力和最有前途的五名堂官之一。

到他二十七岁的时候,也就是去年,贞观十四年,刘备改革内阁,设置内阁辅臣制度,设从三品内阁辅臣。

改革之后,内阁本质上依然是皇帝的近侍、顾问部门,但是任何官员进入内阁成为内阁辅臣之后,就有了领受皇帝的命令、提领朝廷办事部门人员组成办事小组处理专门事务的权限。

一旦朝廷有特别重要或者紧急的事务需要多部门联合办理,这个时候,就会从内阁辅臣当中挑选合适人选牵头,从朝廷各部门当中挑选合适的官员加入办事组,专事专办,享有特别行事权。

处置期间,办事组组长的命令,朝廷办事部门无论职级多高,都要遵守,不得违抗,直到这件事情彻底结束,则办事组解散,一切回归原样。

这套制度被朝廷理解为刘备特色的宰辅制度,也是他进一步增强皇权的举措,但是其他的都不论,也就是这之后,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成为内阁五辅臣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个。

并且几乎是立刻就领受了江南江北大运河的建设事宜,成立了属于他本人的大运河办事组,成为第一个享有特事特办权限的刘备特色的【宰辅】。

大运河起自雒阳,终点是江东吴郡,目标是沟通南北,建设漕运,以方便江南江北的全面沟通,但是在更加深层次的考量之中,刘备向群臣交代,是因为他认为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流正在席卷华夏神州。

他认为,在未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中,气候会越来越寒凉,整个北方大地的粮食产量会面临减少的风险,而当此时,唯有江南、岭南之地能够提供给江北充分的粮食。

大运河的构建,是为了帮助汉帝国抵御这一波小冰河期的侵袭,虽然工程量浩大,但是一旦建成,好处也会非常之大。

整个工程的构想和建设草案从贞观二年就开始了,到如今,所有的建设条件都已经成熟,所以这个成熟的方案所需要的执行,就被刘备委任给了诸葛亮。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刘备在送给诸葛亮一个大功劳,这个功劳只要他抓住了,未来的飞黄腾达将不在话下,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但是诸葛亮始终淡然处之。

时而外出出差办公,时而回到雒阳述职,他给整个建设周期确定在五年,做了详细的物资支出计划,每一年每一月的支出计划都做得非常详细,人员如何调配,地方如何配合,等等等等,得到了刘备的高度称赞。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