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第一臣 > 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订)

大明第一臣 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订)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6:5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一个“也”字,尽是辛酸。

李善长晚了一步,自然没法超过张希孟,而且他这个人到底有些恶习难改,老朱也没法完全放心。

不过李善长也还是能拎得清楚的,老朱这个团队,潜力实在是太大了,这才多少时间,就已经有了一块牢固的根据地,又有了几十万死心塌地的老百姓。

只要再给几年的光景,彻底发展起来,横扫天下,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朱元璋对彭早住那句话,不是无的放矢。

他的格局已经放在了那里。

笃定能当开国功臣,是排在第一,还是排在第二,又有什么差别?

只是让一个小孩子占尽了风头,咱老李有点不服气。

李善长还想跟张希孟别苗头,不过却不是恶斗,而是让老朱知道,他李善长也有张希孟做不了的能耐。

一句话,老李要跟张希孟卷起来!

毫无疑问,这对于整个朱氏集团来说,都是一件顶好的事情。

张希孟更不在李善长的竞争,你有本事把所有工作都揽过去,干得漂漂亮亮,我乐得清闲。

只不过到底还是有些事情老李做不来的,就比如这个市场券。

任何一种纸币,除了滥发之外,最大的敌人就是造假了。

所以第一件要解决的事,就是如何防伪。

张希孟弄来了一些元廷的宝钞,入手的刹那,就摇头了。

这玩意太粗制滥造的。

其实元朝的宝钞曾经有过那么一段靠谱的时期,而且由于准备金充足,币值还算稳定。但是很可惜,就像元朝一样,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随后就是滥发纸币,粗制滥造,尤其是为了修黄河,弄出来的变钞,市面上新钞旧钞,真钞假钞,混在了一起,币制彻底崩盘,弄得许多地方干脆退到了以物易物的程度。

这些事情在张希孟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就已经领教了。

毁坏一件东西很容易,想建立一个新的,却是很难很难。

要用粮食作为担保,还要保证没有假钞,能够便民惠民……张希孟研究了些日子之后,总算总结了出了宋元的防伪手段。

首先就是选材,必须稀有的树皮,还不许民间使用,通常用的是楮树皮。

可惜的是随着元廷控制力荡然无存,已经用不起楮皮,而且民间也大量盗用,所以眼下的宝钞,纸张一言难尽,比擦屁股的草纸好不了哪里去。

区区滁州一地,专门弄出一种纸,很显然,这并不现实。

其次,就是纸币上的图文,务必要繁复,不易模仿。

再次,还要使用红、黑、蓝等多色套印。

最后加盖官方大印。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手段,在市场上,还要安排专门人员,辨别真假……这一整套弄下来,宋元的交子和宝钞,也只能说差强人意。

张希孟现在就很发愁,材料解决不了,多色套印的技术滁州也没有。他倒是可以设计一些编号一类的,但也未必能行!

反正不管行不行了,勉强试试吧!

张希孟让人做出了一批样钱,正琢磨着要不要交给老朱,恰巧李文忠和朱英来了。

“张大哥,你怎么把我们玩的宝钞给拿来了?”

张希孟一愣,“什么玩的?”

朱英就笑道:“我的同座啊,他家里是书坊的,他会抄书,会画插图,识字可多了。他就画了好些宝钞,给我们花。”

“什么?”张希孟一惊,“你的同学还有这种人才?”

朱英点头,“那是!我们那里卧虎藏龙,可比你们那边强多了。”说着朱英还挑衅地看了眼李文忠。

李文忠只是用手摸了摸他的脑袋。

“你还小,再大几岁,你就过来了。到时候你还能瞧不起小学堂吗?”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