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回到明朝当王爷 > 第468章 乐极生悲

回到明朝当王爷 第468章 乐极生悲

作者:月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9:5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眼看到了京城,还有几十里地时,天下大雪。

一场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飘飘袅袅,这是今冬头一场雪。头一场大雪,预兆着一个丰年。空气湿润而暖和,雪花飘洒到地上就化开,润成一片湿痕,渐渐晕开成一片深深的颜色,直到上边的雪花不再融化,处处一片银白。

战士们的帽顶、肩头、腰间的弓刀积满了雪花,脚下湿嗒嗒的,但是他们的步伐却十分有力,顶风冒雪精神奕奕,大胜而归那是何等荣耀,全军上下洋溢着回乡的喜悦和兴奋情绪。

离城还有三十里时,杨凌派出探马探听前方动静,以便了解迎接的规格和派来的大臣,早早有个心理准备,做好相应的寒喧和礼仪。不料大队人马走到约二十里处的地方,还未看到快马回报。

杨凌心中虽有些诧异,不过却并未深思。他掀开车帘随意张望了一眼,雪花鼓风而入,虽不甚冷,扑在脸上却顿时化作水珠,丝丝凉意沁人心脾,杨凌急忙放下了帘子,不过已经饱吸了一口饱含着甜味儿的清爽空气。

杨凌轻轻抹了把脸:马上要到家了,一离家近了,那心里就觉的踏实。脑海里除了那一个个熟悉的、亲切的身影,还有一个只在想像中的身影,那是他的小女儿,雪里梅生的那个小娃娃,她还没有见过爹爹呢。

今日回京,今日大雪。她是雪儿所生叫杨雪儿!杨凌嘴角露出一丝温暖的笑意。就在这时,车外有人惊声呼道:“国公快上…….。

杨凌一呆,随即一惊,急忙掀开车帘冲了出去,问道:“皇上怎么了?”

那车前马上一名侍卫,指着前方结结巴巴地道:上…”。

杨凌一抬头,风吹雪飘,迷迷茫茫,迷茫的大雪中一行人马正迎面走来,杨凌直起腰来眯着眼望去。只见最前方仪仗如林,正中黄罗伞盖,中间一乘六十四人抬地巨大御辇。杨凌不由吃了一惊。失声道:“皇上!”

正德皇上远出二十里地,冒着漫天大雪来迎接他了。

杨凌连忙跳下车去,提着袍裾向前便跑。前方的御辇也看到了杨凌的车队,刚刚停了下来,一见杨凌赶到。仪仗左右一分,金瓜武士们让开一条道路。

杨凌匆匆奔至御辇前,高声叫道:凌,参见皇上!”说着,杨凌一撩袍襟,跪到在洁白的雪地上。

仪仗两旁,是骑着马地将军,后边,是坐着轿的文官,一个个都迎上前来,静静地看着他在无声地飘落,御辇前两个宫娥用金勾挑起了黄龙锦帘。

正德皇帝头戴翼龙冠、身穿团龙袍,笑吟吟地从里边走了出来,沿着御辇的朱漆木阶飞快地走下车来,一把扶起杨凌,欣然上下打量着他。

两人四手相握,满面欣喜,弥弥密密的大雪就在两人身边、面前如蝶片儿飞舞。正德朗声大笑,使劲摇了摇杨凌的手,只说了一句:们回去”。

正德说完,拉着杨凌的手转身便走,杨凌吃惊道:“皇上!”

“登辇!”正德不由分说,拉着杨凌并肩走回御辇,黄龙帘儿就那么挑着,一摆手道:“摆驾回宫!”

大队人马就在原地转向,浩浩荡荡返回京城。御辇稳稳地行往京城,杨凌和正德并肩坐在明黄缎面的龙榻上,只见两人促膝交谈,时时传出阵阵大笑。两旁佝着脖子骑在马上的将军们满面艳羡,可是却没有一人腹诽非议。

开疆拓土之功,那是谁都能立得下的么?若是任何一人,能把河套平原从鞑靼人手中夺回来,都是一件盖世奇功。更何况还说服朵颜三卫,使辽东之地尽数回归大明,从瓦刺人手中得到金山山脉,打开了西域通道,这样的功绩,还有第二人么?

满朝文武、皇亲贵戚全部出迎,皇帝亲自迎出京师二十里,携威国公同乘御辇回京,这样地殊荣,人家当得起。欢迎仪式无比隆重,大雪漫天,京师九门洞开,满城百姓相迎,杨凌风风光光回到京城,直趋金殿,特旨君前免跪、龙庭赐座。

杨凌坐到椅上,向焦芳瞧了一眼,焦芳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杨凌暗暗放下心来。

要开拓极北边疆,非王爵之身、享专断之权、领**之军不能成事,然而拥兵在外,实是君王之忌,所以杨凌想一步步来,第一步就是倚功讨封王爵,第二步才是说服皇帝。

大明的异姓王只有两种结局,一个是在京里做无兵无权的逍遥王,比如徐达,一个是分封到皇朝眼中可有可无价值不大地八荒极远之地守边,比如沐英。

问题是依照皇帝对他的感情和倚重,断不会让他去边塞。别人代为讨封的话,形同鼓动皇帝放逐他。要知道皇朝的人大多除了中国不知番外之事,在他们眼中,除了通过苏武牧祟的故事知道了北海(贝加尔湖)这个名字,对那里地印象只有:极寒、穷荒、杳无人迹、不毛之地。

总之,那是野人和罪人才该待的地方,漫说封个王爷,封个皇帝也不去,去了喝西北风么?那种皇帝怕还不如霸州胜芳镇上统治一百多人的‘大顺国皇帝’赵万兴呢。然而自已主动讨封呢?

正因为人人认为那是个苦差事,谁会相信他放着子子孙孙在京享福地安乐王爷不做,偏要去做野人王?此人定是怀有异心,意图勾结蛮人造反了。只怕就连皇帝也不免会有这种念头。这才是无法得到皇帝和满朝文武理解和信任的难处。

杨凌回京之前,早已密嘱焦芳动用可以力量开始了行动,先让一个小小的六品言官上书列举杨凌开疆拓土、前所未有之功勋,请封王爵。试探满朝文武反应。待见反对声浪不大,这才出动职衔较高地官员逐级上本。

百官反对声浪低,是因为杨凌立的功,实在是开国之后有功之臣从不曾立国的功绩,而且他原来的功劳就够大了,想再进一步,除了封王也实在没有别地办法了。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那位心里根本藏不住事地皇帝一点城府都没有,百官还没表态。他自已先跳出来摇旗呐喊,鼓掌叫好了。现在的朝廷……,你说还有哪个吃饱撑的管这闲事儿?

这事杨凌回京前就已经知道了。探询焦芳,只是担心又有什么临时变化。果然,皇帝褒奖一番后,礼部尚书王华咳嗽一声,上前一步自袖中取出一道呈表。高声朗诵起来。

进表列数皇上之德、杨凌之功,最后便是例举史上有此功勋者封王故事,请求循功晋威国公为王。这些都是官面文章。满朝文武早就明了的,于是百官轰然拜倒,齐声请封。

按大明旧例,皇帝子封亲王,亲王子封郡王;异姓封王者只有两个功绩才有此可能,一是开疆拓土,二是挽难救国,功勋至高者。尽管如此,朱元璋所封的六个异姓王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生前爵位仍是国公。死后才追封为王爷。

不过这不是问题,因为能不能封王,是由皇帝决定的。封王之所以困难,不是臣子们不愿意,而是皇帝不想封。否则的话,大明开国之初,百官巴不得多封几个异姓王爷,就算自已封不了王,起码挡在前头的人上升了一位,自已地爵位也能跟着......长一级,有哪个蠢蛋会出面阻挠?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