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九十八章:大捷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九十八章:大捷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9:4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丘福三人行了礼,道:“陛下,臣等这里有一份奏报,想请陛下看看。”

朱棣坐下,倒没想到居然此来是为了公务,便朝一旁的亦失哈使了个眼色。

亦失哈会意,取了奏报送到朱棣的面前。

朱棣看着皱眉。

“张辅来书信啦。”朱棣道:“这个小子还是这样,心太浮躁了,朕让他在成山卫等一等,他就心急了。”

丘福三人彼此交换了眼神,丘福道:“陛下,他乃忠臣之后,如今年长,却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劳,立功心切,这也情有可原。”

朱棣似乎也大抵能明白张辅的心理,便道:“是啊,他想要光耀门楣,不使他的父亲蒙羞,这些年来,小功劳有不少,也肯苦干,平日里排兵布阵还有骑射的功夫,也都打熬了不少,朕敢断言,将来他一定和他的父亲一样,必为我大明柱石。”

顿了顿,朱棣又道:“可他太急了,每日想着的,都是去边镇立功,这样也不好,他毕竟还年轻啊。”

丘福笑着道:“陛下,臣倒以为这没什么,当初陛下和臣等这样年龄的时候,不也如此吗?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是好事。”

朱棣将奏疏搁下,抬头看着丘福三人,道:“那么你们的意思是?”

如果只是为了拿奏报给他看,不必这样大张旗鼓,这三个都督一起来,肯定有其他的目的。

丘福道:“臣听说,为人尊长的,自当爱护自己的子弟,张辅想要立功,也是情有可原。臣以为……这也是理所应当。”

朱棣听罢,颔首道:“是啊,将来能统兵的,只怕只有这张辅了。朕对他有极大的期许。”

这也是实话,朱棣这方面的眼光还是有的。

这么多的子弟,他们的父辈一个个都是大功臣。

可说实话,如今他们的父辈们都已位极人臣,只是这些子弟呢,不成器者居多,就算偶有成器的,也没有将心思放在带兵上头,毕竟……带兵辛苦,兵法操略,也不是一般人能学的。

说到这里,君臣们的心思不由得黯然。

他们想起了当初自己冲锋陷阵的往事,想到了当初自己如何披挂,率领军马,如何横扫自己的敌人。

可他们终究都老了,可是后继之人却是寥寥。

“子孙们只想着享福,谁愿意像我们当初一样呢?”朱棣带着感慨,继续道:“人都说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坐天下,在朕看来,这是放屁,没有人给这些温柔乡里不肖子孙们戍边,没有人给他们扫清外敌,他们靠几本论语,靠几句之乎者也,江山就能稳固吗?这些狗屁话,朕听了便窝火。”

丘福道:“陛下息怒,臣等的意思是……还是下旨,令张辅及早动身吧,他既想在边关立功,便遂了他的心愿。”

朱棣眉一扬:“成山卫那儿,当真没有什么异动?”

“奏报中说的明白,没有异动。”

朱棣颔首,叹口气,想说什么,最终还是道:“那就让五军都督府下令,让张辅往宣府去吧。”

丘福道:“遵旨。”

朱棣皱眉,不语。

见陛下怏怏不乐。

朱勇道:“陛下又咋了?”

朱棣笑了笑,道:“朕方才说的话,实在气闷啊,朕在想,我等百年之后,这天下,谁来守卫这大明的社稷?看来,肯尽心用命的也只有一個张辅了。”

这话确实让人沮丧,自打进了南京城,莫说那些子弟,便是许多军将,便都沉溺在这温柔乡中了。

可以想象,一旦到时候遭遇了外敌,会是什么样子。

“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希望毕功于一役,彻底消灭北元的残部,如此,子孙便不再受北方敌人的袭扰。可朕现在想来,这江山的外敌层出不穷,没有了北元,自会有鞑靼部,会有瓦剌,甚至还有前些年袭扰过我大明东南海疆的倭寇,将来,难道只凭一个张辅吗?”

朱棣所说的统帅之才,显然不只是有才能的人。

毕竟掌握重兵,掌杀伐征战,这样的人,不只需要有帅才,最重要的是……信得过。

张辅就是信得过的人。

至于其他功勋之后……

丘福沉默片刻,道:“陛下,其实汉王殿下……”

说着,丘福拜倒,口里则继续说道:“臣知陛下对汉王殿下有所气恼,可论统兵,臣等这些老将,都是服气的。”

朱能听罢,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这丘福倒是真讲义气,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敢为汉王说话。

郑亨也不做声,他最近属于被重点打击的对象,自身难保,何况汉王那狗东西,还给他喂……一想到汉王,郑亨就觉得反胃,已经接近条件反射了。

朱棣背着手,来回踱步,居然没有生气,他皱着眉:“朱高煦这个小子,实在太糊涂了,哎……是个蠢人。”

顿了顿,朱棣才又道:“不过他也不是一无是处。”

随即,抬头看亦失哈:“锦衣卫那边,可有什么关于汉王的奏报?”

亦失哈道:“北镇抚司奏,汉王自回汉王府,便足不出户,每日深居简出,不过……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他似乎茶不思饭不想,送去进用的餐食,也没吃多少,听闻消瘦了许多。”

朱棣的脸色微微一沉,只道:“知道了。”

接着,朱棣看向丘福道:“你说的也没有错,汉王确实有好的地方,他能统兵,是个大将之才,可是啊,他心太大了,不自重啊。”

说到此处,朱棣也不禁感慨。

丘福道:“无论如何,汉王也是陛下骨肉,是太子殿下的同胞兄弟,这是割舍不掉的,汉王还年轻,终究……知晓顾全大局。”

朱棣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过几日,召太子和汉王来见,除此之外……将张安世也叫来,汉王若是能当太子和张安世的面前当众认错倒好,若是还冥顽不宁,朕绝不宽恕。”

丘福心里一块大石落定。

其实丘福已经不指望汉王做皇帝了,除非……当今太子如太祖高皇帝时期的太子朱标一样早薨。

可丘福毕竟和汉王有过命的交情,不能见死不救。

他自知在这个节骨眼,自己说这些话极大胆,甚至可能惹来猜忌,可若是不说,实在对不住自己的良心。

当下,他更咽拜下道:“臣……谢陛下。”

…………

顾兴祖的进步,可谓是肉眼可见。

这一点,就连杨士奇都不得不佩服。

他已可以默写解缙这些人的文章了,并且开始尝试着写八股文。

当然,水平很低。

写过一篇,就给杨士奇看,杨士奇做出评价,对照解缙等人的文章,哪一个地方好,哪一个地方不好,做出了批改意见之后,再打还回去,重新写。

顾兴祖十分刻骨,说是悬梁刺股都不为过,几乎每日都做文章至夜深,很多时候,也不回家,点灯继续作文。

一连过去许多日子,他的八股文已经勉强算过得去了。

可也只是过得去,大抵不过是秀才的水平。

张安世却没有放弃,继续加码,而且出的题越来越难,越来越刁钻。

顾兴祖觉得自己很可怜,他这辈子没有吃过这样的苦。

更可怕的是,他一人做题,却有京城五儒盯着他,连上茅房,外头都有丘松站着。

而一次又一次的解析,紧接着又是一次又一次的挥毫泼墨,顾兴祖觉得自己好像已经麻木了。

以至于连做梦,都在想着如何破题,如何承题。

而考题的难度加深,是他最是痛苦的,因为题目越来越怪,甚至张安世直接拿出了只有在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的截题出来。

这种截题,难度极大,最是考验考生的功夫,和明初时期较为简单的做题结构完全不同,完全是百年之后,考生们内卷之后的产物。

如果说明初时期的考题是小学的加减题,那么这截题就相当于是微积分了。

看到这题的时候,杨士奇都震惊了,因为他自己都不会做。

以至于连题目都看不懂。

直到张安世告诉他,这一道‘学而文为’,前头的学而,取自论语第一卷,学而不思则罔,而后一句文为,出自论语颜渊,即: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一个题,两个出处,每个出处的意思又不同,但是你做题的,必须要满足这两个意思。

杨士奇直接瞠目结舌,愣愣地道:“还能如此?”

“怎么不能?”张安世道:“在我看来,当下的科举实在太简单了,我们京城五儒……”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