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三十五章 南北差异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第三十五章 南北差异

作者:满城风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30 01:23:0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马家堡是个地名,早在阜城没有建立城市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每到初一十五方圆数十里内的老百姓就赶着马车来这里赶集,时间长了成为了一个集市,等到了建国后,随着私营经济被全部消灭,这种民间自发的集市也受到了冲击,被政府取缔不复存在,但到了一九八二年,这里又逐渐聚集起人,开始了私下里的交易,逐渐形成了自由农贸市场。

在阜城,这些年老百姓所需的各种物品都是国家统购统销,实行计划经济,然后在国营百货商店贩卖,老百姓购买时需要凭票,但即使有票有时也常常买不到想要的物品,就像“的确良”这种布匹,老百姓去晚了就买不到了。

马家堡算是改革开放后阜城的第一家自由农贸,它的出现代表着私营经济已经开始显露出了势头,这种自由贸易的活力远远超过了僵化的国家计划经济,对于阜城市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自由市场刚一建立就显示出它强大的活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有大量的“稀缺”物品出现,“喇叭裤”“的确良”邓丽钧的磁带,还有单卡收音机等等都出现在了市场中,甚至还有人贩卖粮票,地方粮票和全国粮票都有出售。

这些东西都是一群南方人在买,一条“喇叭裤”十块钱,一米“的确良”是五元钱,一个单卡收音机一百一十块钱………!

这群南方人算是国家第一批“倒爷”,刘琅作为重生者,知道现在国家的形势。

今年是一九八二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四年时间,别看北方还如一片死水,但在南方,改革的春风已经无数不在,尤其是GD和潮汕地区,虽说还达不到人人经商的地步,但是也出现了大量的个体经营者。

刘琅前世对这个时代国家的发展有过很深入的研究,在八零年前后,光是江浙地区的温州个体商户已经超过3000个,在交易活跃的一些集镇相继出现了一些专业的制作作坊,一些较大的规模者在当地被冠以什么“大王”的称号,如电器大王、螺丝大王、矿灯大王、线圈大王等等,这些人的资产在当时都已过十万元,生产的产品质量大抵可以与国营工厂有一拼。

要知道电器、螺丝和矿灯这种物品可是工业所用生产资料,科技含量要远高于裤子、帽子、布匹这些生活资料,工业用的生产资料都如此兴盛,更不必说人人必用的生活资料了。

南方这些物品都是哪里来的呢?

这个问题即使到了二三十年后很多学者也是讳莫如深,但实际上每个人心中都清清楚楚,那就是走私,因为走私而完成灰色的原始积累,才是当年东南沿海乡土经济萌芽的重要推动因素。

刘琅还记得,二十年多后有一位经历过当时场景的学者写过有一本书说是:当时每天停泊和游弋于东沙岛海域的港台走私船达几十艘,前往交换的大陆走私船则多达上百艘。电子表和尼龙布料涨潮般涌进内地,黄金和银元则退潮般滚滚外流,成千上万的群众如痴如狂,沿海城乡形成了好几个远近闻名的私货集散市场………。

因为走私让沿海的城市走向了高速发展的道路,这听上去很不堪,后来有些私营业者成为了著名的企业家,更是不愿意提起这段经历,因为这似乎成了他们这些最早一代私营业者的原罪,永远也摆脱不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