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玄幻 > 众神世界 > 完本感言

众神世界 完本感言

作者:永恒之火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6:4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1,我一直在犯错。

没有任何贬义或者自我否定的意思,只从中立客观的角度来看,我过去一直在犯错误,现在犯,以后也必然会犯错误。

我最近的一次错误,就是说好在完本两周内发这篇完本感言,但一直拖到第三周。

我这几天纠结了很久,逼自己思考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在最后说。

第二个,肯定是拖延,但拖延的原因没确定,可能是完美主义想要写出好的结语,可能是不愿意承受读者的批评,也可能是过去的经历产生的纠结,涉及到写这本书的动机。

2,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这本书肯定有最庸俗也最普通的动机,赚钱。

但能把一本不怎么赚钱的书写到370万,四舍五入就是400万字,对我来说,一定有别的更强大也更重要的动机。

毕竟,别人的讲故事,我的从头到尾讲道理,而且是道理中最难理解的原理。

任何想赚钱的人,都干不出这么离谱的事。

在写作过程中,因为各方面原因,想过放弃,但我还是坚持下来。

我思考过后发现,我最深层的动机,是源自内心的冲动。

到底是什么冲动呢?

一个浑浑噩噩活了三十多年的无知笨蛋,突然发现了“我认为”的真理,实在无法压抑这种冲动,所以在这本书中分享很多我认为的真理。

3,我为什么想要分享?

我是一个笨蛋。

蠢货是傻蠢,笨蛋是有那么一点点有趣的蠢。

我从小笨到大,却自以为很聪明。

我以为小学的县奥数第一是一项成就,直到去了省会城市,进了奥数班学习,还没看明白题,学霸口中就飘出了答案。

我是笨蛋,所以我还是以为我很聪明。

这种自以为的聪明,一直在伤害自己。

我总觉得书上的东西很简单,老师课堂讲的一听就自以为懂了,尤其在刚开学的时候,大家都不学我也不学,我的成绩轻松名列前茅,但别人继续学,我一直不学,结果可想而知,成绩起起伏伏起起伏伏伏伏伏伏伏伏……

别文为什么,我也不明白。

我连现在的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更别说那么久远的我。

即便这样,也从小到大被人夸聪明,被认为是病情或家庭等各方面因素导致不好好学习。

那些夸我的人,和我一样,也是笨蛋。

因为他们和我一样,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聪明。

我总不耐烦重复学习某一种知识,或者不愿意重复看一本书,所以我读的书无比杂乱,却并不深入,知道一点别人不知道的肤浅知识,就沾沾自喜,自觉才高八斗。

回首过往,我扒开自己的皮肉,忍着剧痛一点一点解剖,赫然发现,我至今没有精通的领域。

我现在才明白,耐得住寂寞,反复阅读与学习,反复打牢基础,反复深入思考,才是聪明的第二要素。

骗你的,这还是笨蛋的想法。

只有做到反复阅读与学习,做到反复打牢基础,做到反复深入思考,做到,才是聪明。

做不到,就是笨蛋。

就如同我在正文里阐述知行合一,怎么证明自己真正的知道?做到才行。

怎么才能做到?通过深入长时间的思考,深度认知,不断行动,不怕失败,不断尝试做,才能做到。

我这个笨蛋,一直以为,很多事,自己知道,自己懂,只是做不到,但实际上,就是自己什么也不懂,却自以为懂,所以做不到。

大脑为了懒惰和降低消耗,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大脑骗自己是日常操作。

举例的话,那些清北学霸肯定是聪明的。

那些各领域的大佬肯定是聪明的。

用网络作者举例,就是那种写一本火一本,成绩始终稳定,才算得上聪明。

很显然,我差得远,我是笨蛋。

我总是自以为聪明,遇到任何问题,学习任何知识,都流于表面,不知道追问为什么,更别说追问为什么的为什么,而真正的顶级学霸,至少能追问到为什么的为什么的为什么的为什么的为什么。

追寻到最深层的原理和本质,才是聪明的第一要素,或者说,智慧。

《众神世界》的世界观,是我无奈之下的选择,因为之前构建的世界因为太敏感,不能写,只能截取部分。

但《众神世界》的主题,却超越了我的预估。

在众神写作前,我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和我原本感觉上、经验上、本能上的认知,是那么不同。

原来,原理与本质的作用,那么巨大。

原来那么伟大的科学,竟然建立在几千年前看似“平平无奇”的公理化上。

原来哲学与科学根本就是无比亲密的母子关系。

原来第一原理这么重要。

原来各种原理竟然能应用到生活方方面面。

原来那些看似对自己没什么用的各学科原理,竟然能成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工具,别说科学家们在用,甚至跟科学八竿子打不着的现代身价几百亿几千亿的商业大佬也在用……

原谅一个愚昧无知的人,突然发现一滴智慧之泉后的欣喜若狂,哪怕远方隐藏我根本无法看到的智慧海洋。

我过去总是把自己学生时期的无知与迷茫、痛苦与自暴自弃归咎于外物,归咎于原生家庭,归咎于自身的病情。

现在我才明白,我过去的失败,只是没有接触过真正的智慧。

或者说,接触过,但我没能理解。

我既没有深度思考过最实用的常识,也没有深度思考过最基本的原理。

我以为我懂,我以为它们的用处不大。

这是我这一生犯下最大的错误。

我没有抱怨,只是非常遗憾。

如果当年我能学会通过表象深入思考,追寻到原理,然后以更加恒定的原理为基础,作为我思考的源点和标准,或许,我能更早一点成熟。

当然,现在有点迟,但不晚。

4,我分享了什么?

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原理,是思考,是底层,是“道”。

简单来说,大家都知道,道很牛批,但道到底是什么?没有人说。

怎么才能通往道,也没人说。

我不可能完结理解道,自然无法说透,只能用我微弱的一束光,照向道,不仅可能是盲人摸象,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这本书在说,那些看似枯燥空洞虚浮的哲学理论,不仅有价值,而是能实实在在应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能形成强大的力量作用于我们这个世界。

甚至于,当证明、数学、抽象、逻辑、公理化等等这些理论建立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所有的科技,都完完全全建立在这些看似假大空的哲学概念之上。

我知道,哪怕现在大多数人也不相信这一点。

就好比我曾经也不相信我连一道奥数题都没看明白的时候,别人能一口说出答案。

可惜的是,我的能力有限,写得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与贫瘠,这才是我想要放弃的原因。

幸运的是,我没有放弃。

当然,我不生产原理,我只是原理的搬运工。

5,分享的结果呢?

这是完本感言最纠结的地方。

我越发清晰认识到沟通漏斗的存在,无论是我与读者,还是人与人,甚至包括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一句话可能蕴含10点信息量。

我只能知道7。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