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科幻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十八章 图书馆里的偶遇(求首订!!!)

第(1/3)页

“十五光子纠缠?”

小道边上。

听到潘院士嘴中冒出的这个词,徐云的瞳孔顿时一缩,极其少见的**道:

“潘导,十五光子?量信实验室的技术储备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了吗?”

光子纠缠,是量子信息处理基本能力的一项核心指标,操纵的纠缠光子数目越多,量子信息处理能力就会指数级增长。

这玩意儿有个学术名称,叫做多光子纠缠态,涉及到了量子隐形传态的概念。

如果听不懂这句话没关系,还有个更直白的解释:

量子隐形传态,可以当成无限微观的科幻传送阵。

对,就是那种画个圆你人站在里头,然后一阵绿光后你就传到了另一个地方的传送阵。

它的原理就是通过光子的纠缠关系,在经典信道——也就是符合相对论的前提下,将比特信息给凭空传送到另一个位置。

一个人或者某件可以视作无数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因此只要技术足够完善,理论上是可以把一个人分解→传送→再组合的。

当然了。

量子隐形传态只能说是传送阵的雏形,离真正具备宏观物体传送能力的传送阵,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路要走呢。

12克碳原子是1摩尔,即6.023*10^23个。

人的体重如果是60公斤,假设全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那么就大约有5000摩尔的原子,也就是3*10^27个。

描述一个原子的状态按十个自由度来算吧。

那么要描述一个人,就需要10^28量级的自由度——不理解自由度概念的鲜为人同学们可以把这个词换成钱,而现在前沿具备的不过是传送十五个自由度的光子而已。

假设不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并且研究方向没问题,人类可能要800年后才会具备符合标准认知的传送阵。

不过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技术奇点论,认为2075年就会达到技术奇点,目前这种观点的讨论非常激烈并且尖锐,莉莉的脑子都快打出来了。

目前全球范围内,五光子、六光子、八光子以及十光子的纠缠都是潘院士团队首次完成的。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光子纠缠这玩意可不是某手游那种所谓‘世界冠军杯’、实则只有本土在参与的自娱自乐的研究。这项目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实验室中,都占据了不小的研究资源。

比如AlexeiKitaev、JohnMartinis,还有2006年狄拉克奖得主奥地利物理学家PeterZoller,都带领着这方面的研究团队。

咱们国家管它叫做量子计算优越性,鹰酱那边则叫做量子霸权,领头的是赫赫有名的咕鸽。

眼下潘院士团队即将展开十五光子纠缠的实验,怎能令徐云不激动?

作为一位上辈子物理行业的从业人员,近乎下意识的,他便想答应潘院士的邀请。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