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九十四章 合力捞鱼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九十四章 合力捞鱼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8:4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裴行俭又走入弘文馆,这里一直都是闹哄哄的,科举还没开始这里就已人满为患了。

上次考试之后,裴行俭也如愿成了这里的学士,可以在弘文馆随意走动,也可以翻阅弘文馆的书卷。

有一些堆积在一起的旧书卷没有人翻看,本就闲着无事,裴行俭听着周遭的议论,看着手中的文章。

听他们说起,关于现在长安的传闻。

除了那位传言本就有许多的皇帝,这些人还说起了东宫的太子,在他们言语中,东宫太子是一个孤僻的人,又说这个太子还算是勤勉,还说了一直都没有结局的红楼。

大致上,如何如何的,都是这样的话语。

裴行俭看完一卷又看另一卷,也找不到什么新奇的文章,本来父亲与兄长都在战乱中过世了。

身为家中的独苗,族中一直反对延续父兄的衣钵当一个武将,反而让自己做个文人,心里依旧想做个将军。

以至于,这些年一直逆来顺受,直到后来投卷,又来到长安城参加科举。

正看着,原以为这里的文章大致上都是千篇一律的,忽见到一篇,生产关系论。

写的内容倒是不多,多看了一眼,便又抬头问向一旁的人,“敢问,这文章都是什么人写的。”

那人觉得烦,便道:“这里的文章都放了很久了,谁还知道谁写的,说不定自己写的自己都忘了。”

裴行俭点头,将这篇文章放在了书架上原本的位置。

这场雨下了三天,李承乾撑着伞走到中书省门口,见到一个个官吏来来往往。

于志宁站在中书省门前,行礼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道:“朝中准备得如何了?”

“定下来了,下月十五开考。”

盘算着距离科举还有十余天,李承乾走入中书省,见老师不在位置上,桌上放着一叠名册。

再看四下无人注意,就拿起这份名册看了起来,名册上记录的是,弘文馆,四方馆,文学馆所记录的来长安科考的名单。

一个个名字籍贯都记录好了,再一次看到了裴行俭的名字。

又在下方注意到了一个人名,剑南道盐亭县李义府。

“太子殿下。”一句话语声打断了思索,李承乾抬头见到徐孝德,道:“预算做好了?”

徐孝德道:“这是吏部与礼部,今年的预算。”

李承乾仔细翻看着卷宗,蹙眉道:“查问过吗?”

“查问过了基本属实。”

李承乾点头,批复之后便让徐孝德带下去。

言罢,李承乾又拿出一袋茶叶,放在舅舅的桌上,道:“这是今年的新茶。”

长孙无忌的目光还在奏章上,道:“殿下自己够喝吗?”

李承乾道:“已经送去一些去舅舅与舅爷的府上了。”

长孙无忌稍稍点头,继续忙着手头上的事。

见太子还站在一旁,长孙无忌又道:“殿下可还有事?”

李承乾低声道:“舅舅,孤想将徐孝德调任工部。”

闻言,长孙无忌手中的笔终于搁下了,问道:“为何?”

李承乾作揖道:“孤近来发现,近年来工部的账,出入数目夸张,况且没有一个人主持用度迟早又会乱,再者说阎大匠其人也不善盘算一类的能力。”

长孙无忌气馁道:“一袋茶叶就想与老夫换一个工部的位置,太子殿下当真了不得。”

“舅舅要是不方便的,就当孤没有说起这件事。”

李承乾刚要转身离开。

却听舅舅道:“工部正好缺个侍郎的位置,阎立本身边需要有人给他做事。”

“谢舅舅。”

长孙无忌神色没有波动,继续翻看着奏疏。

大唐的工部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如果在农时,工部可以兼领屯田,工匠,水利,如果是战时,工部又可以带着将作监,少府监打造各类兵器与攻城器械。

不论生产制造,工匠技艺,兴造各类建筑,都离不开工部。

而一直以来工部尚书阎立本看起来是对父皇言听计从的。

这是太子第一次向这位舅舅开口,在朝中为他的东宫属官要一个位置,这个位置也不是多么重要。

一个工部的侍郎,徐孝德自然可以担任,正缺这么一个人。

李承乾刚坐下又有官吏递上奏疏,“殿下。”

房相不在的时候,有许多加急的奏章也由房相的弟子,也就是当今太子批复的。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