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造车 > 第八十九章 出口战略

造车 第八十九章 出口战略

作者:榕之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30 01:20:2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如果说1995年摩托车市场是混战之年,那么进入1996年就是苦战之年。随着摩托车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大战此起彼伏,以嘉陵、建设巨头为代表的国企摩托车企业开始陷入了困境,其中以建设摩托最为显著。

1995年,建设集团还取得了交税4.8亿,利润4.5亿的骄人成绩,销量也历史性达到了百万辆。但进入1996年一季度,建设摩托的销量就开始大幅度滑坡,跟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50%以上。去年压库式冲销量,赊销模式造成了将近8个亿的应收款项,占用了大笔企业资金。当市场已经转为90CC以上排量主流时,建设摩托还固守着80CC排量以下,所生产的摩托车依旧是十年如一日的老产品,CY80再厉害也经不住十年没换代的窘境。于是,在其他厂家纷纷推出款式更新颖、排量更大、性价比更高的竞争产品时,建设摩托的产品开始出现了大面积滞销。

由于有将近万人的离退休职工,还有国企办社会的医院、学校等,每年建设集团为此至少要负担一个亿资金支出。以生产50万辆摩托车计算,每辆车成本要分摊200元的包袱。就算是打价格战也打不过其他企业,产生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局面。降价是死,亏本经营;不降价也是死,库存积压拖死。

造成建设集团现状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产品规划不合理,对市场反应嗅觉实在太过低下,新产品投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实在太弱。在渝州其他民营企业纷纷上马90CC排量摩托车时,建设、嘉陵等国有大厂依旧抱着陈旧产品不放,没有及时调整更新换代自己的产品。CY80、JH70作为两大企业王牌车型,已经在中国摩托车市场奋战了十来个年头,依旧没有组织更新换代。因此,进入1996年,建设集团先是遭遇销量滑铁卢,嘉陵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嘉陵、建设巨头下滑的同时,渝州民营摩帮却开始大举壮大,以力帆、隆鑫、宗申为代表的民营摩托企业,凭借灵活经营机制、没有历史社会包袱、生产成本低和产销对路等有利条件,开始侵占原本国企巨头把持的市场份额。

不过同属国企三巨头之一的轻骑集团,却在1996年伊始迎风而上,凭借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的广告,以及最主要跟铃木合资引进的铃木王GS125车型上市,迎来了火爆的市场行情。在嘉陵、建设销量下滑的背景下,轻骑迎来了20%以上的同比增长,今年销量极可能问鼎国内第一。

经调查,5000—8000元,是国人对摩托车能接受的心理价位,因此华夏摩托的车型定价主要集中在此范围内。跟国企巨头对市场反应迟钝相比,华夏厂对市场风向的把握一直处在最前段。市场上什么产品好卖,华夏厂就会在随后推出针对性产品。

得益轻骑铃木王GS125上市热潮,华夏厂的对应仿制车型将军系列也博得了消费者关注。轻骑铃木GS125一上市售价高达16000元,但依旧让年轻消费者趋之若鹜,显示了铃木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只是铃木王售价一半的华夏将军系列也吸引了不少买不起轻骑铃木而转投过来的消费者。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摩托车行业因赊销库存出现了三角债情况。销售企业拖欠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又拖欠零部件配套企业,大量资金沉积在流通领域,产生了流动资金荒。库存卖不掉,销售企业回不了款,生产企业回笼不了资金,无法跟零部件供应商结算。

三角债是让国人闻之色变的毒瘤,前两年在国家大力主导下,才把困扰全国的三角债逐渐清理完毕,现在摩托车行业又有了三角债死灰复燃的苗头。

得益于在全国以县为基层单位建立起来的直销网络,华夏厂凭借自己的销售网获得了充分的现金流,没有产生被拖欠货款产生三角债的困境。而跟华夏厂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经销商网络,又是华夏品牌在各地开拓市场推广新产品的利器。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