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纵兵夺鼎 > 第五十七章 骁牙成军

纵兵夺鼎 第五十七章 骁牙成军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20:2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汉末自张角三兄弟在冀州起兵开始,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原无比混乱,是春秋战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混乱战局。而在黎明百姓苍生之中,还活跃着另一种人以不同的身份贯穿着整场混乱,那些人便是豪强与士族。

这些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依附各个军阀帮助其成就大业为手段,为了达成进军最高权力的目的,在几十乃至上百年间展开最凶狠、最精彩的博弈。

这些大族有些押错宝、做错事,最终泯灭在世间,仅仅在史书中留下昙花一现的名字。而还有些足够智慧、足够幸运的,便仿佛鱼跃龙门一般脱离原有的阶级,一跃成为世间知名门阀。

其中最得意者便以河东闻喜裴氏为首,延续千年的强大门阀为代表。还有些便向汝南袁氏,抓着一手天下间最好的牌,打出天下间最烂的一局。而在这两者之间,更多的则是像麴氏这般,为了实现家族强大的目的,不懈努力,最终结果却平平淡淡。

尽管象征性地让麴温向麹义投出橄榄枝,燕北仍旧在麴温走后便挑兵点将、分发铠甲武器,自各地招募来精兵强将,打起十二分精神准备应付麹义有可能到来的进攻。

毕竟对上熟悉各式战法的麹义,燕北确实没把握讨到好处。

麴氏精挑细选出的二百多勇武之士,在前翻狙杀斥候时的战斗中所表现出高超的作战能力,已经远远超过燕北的部下。而根据那些侥幸被杀的尸首上的装备,燕北的兵马在装备上也不能占据优势。

燕北所拥有的唯一一点,便是人数远远超过麹义。

为了弥补兵员素质上的差异,燕北征募了各地据守兵马中精悍之士,组成两支专门应付麹义的兵马,在一旬之内在邯郸展开前所未有的大练兵。

短短几日,邯郸近畿便被孙轻洒出超过千名携弓带箭的斥候,各处要道严防死守,更在邺城安插耳目,随时注意着麹义的动向。另一方面,邯郸城全面戒严进入战备状态,各地抽调精锐之士多达一千八百,配备武库中最好的兵甲,与故赵武灵王丛台展开练兵。

各地将领送来的军士在燕北看来完全能够称得上是精锐,九成士卒罩大铠、着皮甲,负长矛环刀强弩而不疲,奔三十里而不累,足可以称得上精兵。只是他们在战阵之上完全一塌糊涂。

他们可以说是燕北手中的最强战力,但对上精通战阵的麹义,燕北仍旧心中没底。

这些士卒对搏作战,可谓上上之选。但临阵对决更多的要求是战阵协同与作战意志……否则哪怕是再精锐的士卒装备再精锐的甲兵,也会被结阵的敌人冲散。

这些人的前身大多为汉朝募兵,或是黑山之中的黄巾余党,皆是些吃尽了苦头的好汉子,只不过没有精通战阵的统帅领导,因而在组织性上差距真正的精锐很大。

而这,是一支完完全全又步卒组成的兵马。这在久负骑射传统的燕赵之地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为了装备这一千八百人,燕北几乎搬走了邯郸城武库中近半的装备,刀矛弩矢,非好不用;铠甲衣袍,非精不取。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沾了东汉百年积蓄的光,否则光是组建这么一支军队便要花费不知千万的资财。

在军队的建制上,燕北延续汉军的简直,五人一伍,设伍长;二伍一什,设什长;十什一队,设队正、队副;六队一曲,设军侯;三曲一部,设校尉;校尉统帅全部,暂由高览任校尉,直接向燕北负责。校尉之下,有军司马,不过暂时空置,若校尉不在,军司马可暂领校尉部。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