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汉鼎 > 第99章 秦王殿下(1)

汉鼎 第99章 秦王殿下(1)

作者:南海十四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8:1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大明湖,涤心亭。

细雨凄迷,大明湖显得更加的萧索,淅淅沥沥的雨点,落在那一片片的残荷上,却没有发出丝毫的声音。整个湖面看过去,如同是飘了一层薄薄的烟雾,那都是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来的水花。不知名的小鸟,在残荷上跳来跳去的,扑棱扑棱的溅起杂乱的雨水。一阵阵冷风吹过,将细细的雨点吹得倾斜起来,淋湿了涤心亭的周围,幸好涤心亭的面积很大,坐在里面的人才不会受到雨点的侵蚀。

炉火炙盛,香气浓郁,照耀得林诗梓的脸色有点发红,显得更加的艳丽。她的身材很高挑,少女的曲线尽善尽美,这时候裹着厚厚的衣服,只露出雪白的脖子,却也有一番风味,如同是山林中的白雪公主,永远都是别人视线的焦点。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林诗梓都抬头挺胸,保持着淑女最优雅的姿态,秀美的瓜子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林诗梓都是那种非常完美的女子,完美的令人无法挑剔,但是或许就是因为她过于完美,所以让人觉得不真实,就如同是梦中的瓷娃娃,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打碎了。

虽然林诗梓给了自己不少的帮助,还主动和自己拉拢关系,可是刘鼎并没有感觉到亲切的味道,准确来说,他从来没有感觉到林诗梓和自己是站在同一个台阶上的,她总是显得要比自己高几个台阶。或许说,林诗梓已经习惯了从高处俯视众生,她的温柔、她的亲切、她的微笑,都是出于礼貌性的,对于刘鼎的出现也是这样。她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忙刘鼎,只是为了保住自己,从这个方面来讲,她并不是没有目的的,甚至可以说。她所作地一切,都是因为刘鼎可以保护她的安全。如果刘鼎没有这个价值,兴许刘鼎出现在她的面前,她也不会看上半眼的。在舒州这块土地上,还没有人能够让她完全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对方平起平坐。

相反的。她旁边地苏幼惜感觉要温柔可爱的多,也平易近人的多,这个温柔可亲的小姑娘,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笑容。尽管她手中总是握着长剑,总是用警惕的眼神看着周围的每个人,可是反而衬托了她的温柔。只不过,刘鼎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苏幼惜总是在悄悄地观察自己,但是她到底为什么要观察自己。刘鼎却又想不出任何地理由:她们之间,之前是绝对没有任何接触的。

尽管林诗梓显得非常的热情,在餐桌上表现地落落大方。嘘寒问暖,软语微笑,将大家闺秀的风范展示到了极致,但是涤心亭里面的气氛并不显得如何热烈,殷红林是偷偷的苦着脸,只知道低头吃菜,他是被刘鼎抓来作伴的,这个电灯泡说什么也不能太亮了。刘鼎则在想着别的事情,时不时地还要推测苏幼惜的用意。对于林诗梓的关怀,表面上显得非常客气,心底下却不以为然:她还不如将这些菜折成现金,用来给他做军费。

这种场合最尴尬的自然是殷红林,他不想来,但是却被刘鼎抓着过来了,半路上他还想逃跑,结果被刘鼎一把摁住腰间,好像老鹰提小鸡一样地将他提了过来。幸好。满桌的美食让殷红林可以找到避免尴尬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刘鼎的面子,他是绝对没有机会品尝林诗梓的手艺的,尽管他知道林诗梓的手艺已经很久了。

原来,这位林家三小姐,不但精通琴棋书画,而且擅长厨艺。林诗梓最喜欢做的事情,乃是摆弄各种各样的美食,尽管现在还是早上。林诗梓明显是将早饭当作了午饭。她地理由也非常的充分:“你们昨晚忙了一个晚上,揭破了薛成的阴谋。肯定又冷又饿了。罡字营刚刚成立,一会儿你们肯定有干不完的事情,这顿吃好点,兴许可以到晚上才吃了。早餐本来是要清淡点的,但是我专门多做了些肉类,希望你们喜欢哦。”

刘鼎对于饮食一向没有什么要求,满打满算以为林诗梓不过是弄些家常菜,加些点心了事,但是来到涤心亭以后,他才发现,原来古代人的美食,并不比现代的差,甚至比现代还要更加的铺张浪费。而且林诗梓为了这顿饭,是一大清早就起来忙碌的,这份心意不能抹煞。这一点,从外表上完全看不出来,林诗梓也从来没有透露。同时,他也感慨,在这种敌人随时都会到来地时候,林诗梓地这份定力,的确还是很让人佩服地。当然,这个镇定或许也可以解释成无知者无畏吧!

林诗梓落落大方的向她介绍自己的杰作,她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十二道宫廷名菜摆上了涤心亭,这份功夫,她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但听到她清脆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说道:“你们不要小看我的手艺哦,我是很认真的跟扬州的御厨学过三年的厨艺的,后来还拜了多位名师,我甚至还跟金针渡危叶星士老先生学过半年的针灸,所以,你们不要以为我只懂得琴棋书画而已。”

刘鼎赞叹的说道:“厉害!的确厉害!”

这可不是客套话。单就厨艺而言。林诗梓地确厉害。

同心生结脯是生肉切成条后打成回文式结子。再风干成肉脯蒸食;仙人脔是鸡块用乳汁调合而成;葱醋鸡是鲜蒸鸡;凤凰胎是鸡腹中未生地鸡蛋与鱼白(鱼胰脏)相拌快炒;五生盘是羊、猪、牛、熊、鹿这五种动物肉细切成丝。生腌成脍。再拼制成花色冷盘;逡巡酱是鱼片、羊肉块炒;清凉碎是果子狸烧熟后冷却。再冷切成盘;雪婴儿是青蛙肉裹豆粉下火锅;金粟平是鱼子酱夹饼;金银夹花平截是蟹肉与蟹黄平铺饼上。卷起后横切成片;八仙盘是将烤鸭分成八样形状;贵妃红是精制地加味红酥点心……任何一样。都是刘鼎从来没有接触过地。

只不过。这些美味佳肴看起来如此地鲜美。他却好像没有什么胃口。觉得还不如军营里面地大饼来地爽快。或许。这些美味佳肴就如同林诗梓地人。美则美矣。只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让人无法产生亲近地感觉。如果有一天她能够降临凡间。与民同乐。或许会更好一点吧!

看到刘鼎好像对自己地作品不是很有兴趣。林诗梓不禁有些失望。却又很快打起精神来。微笑着说道:“刘校尉。这些日子就要辛苦你了。请多用些。”

刘鼎含笑着点点头。埋头吃饭。那边殷红林也埋头吃饭。饭桌居然又变得平静了。

“王叔叔对你虽然有些偏见。但是你不要放在心上。”林诗梓面带笑容地说道。似乎很随意地样子。但是谁都知道。这句话才是这顿饭地开场白。

“刘鼎不敢放在心上。”刘鼎淡淡的说道,顺手放下了筷子。

苏幼惜给刘鼎倒了半杯的葡萄酒,温柔的说道:“这是西域进贡来的葡萄酒。林大人当初也只被赏赐了两瓶。”

刘鼎说道:“刘鼎有口福了。不过,刘鼎从来不喝酒,谢谢了。”

这时候还没有玻璃杯,用来装葡萄酒地乃是瓷杯,可能是越州出产的青瓷,看起来格外的光亮,上面的图案也非常的细腻,的确是极品中的极品。情不自禁的想起檀木乡和桂花湾的事情,别人地瓷窑是要出产精美瓷器的。自己却引诱他们去研究水泥,也不知道是不是暴殄天物?

苏幼惜眉目如波,有意无意的说道:“刘校尉从来不喝酒吗?”

刘鼎认真地说道:“从来不喝。对于军人来说,喝酒误事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刘鼎不敢尝试。”

林诗梓微笑着轻声吟唱起来:“王瀚有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情此景,对于刘校尉来说,最是恰当不过了。然刘校尉为国为民,教我好生佩服,这酒。就不喝了吧。只是这怀宁城的安全,以后就全赖刘校尉了。”

刘鼎正色说道:“三小姐此言差矣。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岂是一人之功。怀宁城的安全,刘鼎只是前锋,背后还得三小姐和王刺史鼎力协助,还得怀宁城的百姓全力以赴。所谓保家卫国。匹夫有责,然也。”

苏幼惜眼神微微一亮。却又迅速黯然下去。

林诗梓轻笑着说道:“这是自然。只要是我可以做到的,必然会全力以赴,相信王叔叔那里,也会一心一意的,城内的士绅百姓,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地家人,保护自己的财产,保护自己的家园,当然也会全力以赴的。这一点,我想刘校尉完全可以放心。昔日张巡死守骓阳,我们想必可以效仿。”

刘鼎端起一杯葡萄酒看了看,然后又慢慢的放下酒杯,声音低沉的说道:“三小姐或者已经看出来,王刺史对刘鼎有些误解,这种误解或许在平时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在战时,千钧一发之际,却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刘鼎素来愚钝,才疏学浅,更不懂诗词,却也知道,一旦淮西军来袭,这防守怀宁城的指挥权,只能由一个人指挥。如果政出多头,朝令夕改,则怀宁城危矣!”

林诗梓轻轻的摇摇头,有些感慨地说道:“我明白你地意思,我爹爹虽然是文人,但是并不想袒护王叔叔。这件事情上,王叔叔做得虽然不够好,却也是拳拳报国之心。他忧国忧民,想得未免多了些。淮西军一旦来袭,王叔叔必定将指挥大权全部交付给你,你毋庸担心。只是这文人和武人之间的误会,岂是一时半会消解得了了?我可没有这样的化解能力。不过,我等作为后辈,是不是也应该稍微体谅体谅?”

刘鼎摇摇头,凝重的说道:“刘鼎的体谅如果有效果,刘鼎是可以体谅的,只是……”

林诗梓欲言又止,最后微微叹了一口气。

苏幼惜点头说道:“自安史之乱以后,这种误会就从来没有冰释过,相反,越来越重了。刘校尉此言,小女子却也明白。但是,这天下大乱,皆因武人而起,安史之乱然也;天下大治,却赖文人之功,贞观之治然也。这一点。想必刘校尉不会反对吧?”

刘鼎摇摇头,表示自己不反对。

安史之乱,是大唐从盛世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原本富饶强盛的大唐,在一夜之间,成了百病缠身的风烛残年。这一点,已经不需要多做叙述。发动安史之乱地安禄山,就是不折不扣地武人,他原本就是胡人。粗鲁野蛮,却深得唐玄宗的喜欢。当初玄宗好大喜功,不断在边境发动战争。以表示天朝上国地强盛,因此在边境上连续设置了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委任统军大将以兵权和财权,其中又以安禄山的兵力最为强大。

固然,这些节度使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维持了唐朝边境的安定,使得开元盛世在天宝年间得以延续,但是,节度使制度带来的弊病。却是致命的,巨额地军费开支,消耗了唐廷的财政储备,使得中央军兵力越来越孱弱,节度使军队远远超过中央军,最终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地方节度使不但有兵权,还有财权,他们可以不受限制的扩充军队。迅速的形成了最早期的藩镇。

杨国忠虽然被后世屡屡骂为奸贼,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却还是很有眼光的,他极力主张废除节度使制度,将节度使的兵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只不过,杨国忠采取的政策过于激进,而且大部分措施都是出自私心,执行起来自然远远地偏离了初衷,非但没有削弱安禄山的实力。反而迫使安禄山更快的发动了叛乱。将大唐推入了万劫不复地境地。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安史之乱都给大唐前所未有的重创。导致这个昔日的巨人始终无法复原,原本被大唐逐渐镇压下去的异族势力,也借机积蓄力量,乘势而起。在安史之乱后不久,吐蕃人就连续三次攻破长安,将人口财富洗掠一空,其余的党项、回鹘、突厥、契丹势力都随机崛起,尤其是曾经被反复消灭的突厥人,也利用这个机会,改变了自己的策略,主动和唐廷修好,利用唐廷的力量,处心积虑的壮大自己地实力。

安禄山之后,唐廷对于武人非常的敏感,对朝廷中的武将非常的忌惮,皇帝一方面要借助武将来镇压地方藩镇,但是又要小心翼翼的防止武将势力过大,威胁到朝廷的安全,因此政策屡屡反复无常,最终是劳而无功,到最后,皇帝干脆想到了新的办法,那就是借用胡人的力量来维持朝廷的安全。地方有叛乱,不是朝廷出兵,而是请胡人出兵,但是胡人出兵,是要讲条件,讲利益地,例如当初回鹘出兵,朝廷就是以洛阳的上百万人口作为酬劳的,现在这些人还悲惨的生活在庞右道的河西走廊,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相对于胡人的迎风而起,唐廷内的武将却是越来越凋零,镇压安史之乱的大功臣,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以及后来地李晟、李、王叔文等,先后都被解除兵力,归家养老。无论他们本身有多么杰出地能力,有多么洋溢的才华,在这片黑暗地土地上,再也没有施展的机会。

朝廷积弱,地方上的势力自然越来越强盛,他们吸收人才,招兵买马,训练军队,侦察地形,蠢蠢欲动。地方武人势力越是炙盛,唐廷对于武将的猜忌就越深,而对于武将的猜忌越深,越导致唐廷无法有效对付地方武人,这似乎已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谁也没有机会破解,只能一步步的走向深渊。

王博是典型的文人,固执的认为是武人的野心导致了天朝上国的沦陷,因此顽固的不肯给武人崛起的机会,尤其是好像刘鼎这样的野心分子,但是情势变化,出乎意料,最终,他还是不得不让刘鼎掌握了舒州的军权。事实上,就算他刘鼎不崛起,贝然清、贝丹山等人始终也会崛起,在这一点上,刘鼎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要让步。既然要有人称为地方霸主,那还不如让自己来的痛快。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