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现言 > 东莞贝拉 > 第四十四章

东莞贝拉 第四十四章

作者:大雨中的小猫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11-03 15:16:37 来源:笔趣岛

整个加工和测试工程师以及技术员已经连续加班一个多月,每个周末都困在生产线和会议室。有时只有周日半天的休息。

孙宁的命令是要在两个月拿下机械手的所有细节,包括结构原理,常见故障,解决方案,预防性维护方案,备件采购系统建立,所有产线自动化升级的设计,规划,水电气的调整。

虽然大家都比较纳闷为什么供应商的工作要自己做,但是楚离心里却十分的清楚,一切都和成本,质量有关。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模式,已经很难支撑高精尖的产品输出了。Jerry发过来的图纸,现在的流水线非常难做。有些结构的复杂,如果直接用手工操作,坏品会大大增加,而且污染也是个隐忧,这样质量就会下降.自己看来,新产品的结构之复杂,和瑞士手表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装配加工车间的无尘室需要升级到100级别(每立方米小于0.5微米的微尘不超过100个)并且会有实时的监控,测试车间也要在六月前升级到1000级别。但是自己是总有一些保留意见。

自动化流水线的升级是跨时代的,新的流程将会打通组装,测试,出货,形成全自动符合JIT,lean,5S理念的新型产线,上料都是全自动,只有极个别工位自动化成本高,而且没有质量风险的会继续沿用人力,并赋予他们产线监督的额外职责.这将是未来新的生产方式.和现在最明显的区别是极度不依赖人力.一条打通了组装和测试的流水线,虽然会有接近五十道工序,操作工只需要十人以下.和原来的三十人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产线的布置是直线型,并围绕机械手臂的多功能进行配合.这样一个机械手可以担负数个工位,一条流水线需要十台机械手.

一起深度培训过机械手相关知识的,除了楚离和向杨华外,还有冯昭和车强.机械手的购买成本虽然不高,但是维护成本很高,公司不希望过分依赖供应商,所以自行维护是充分利用资源的合理选项,掌握核心维护能力,也是这么多张嘴能继续有饭吃的唯一保证。

四月初,工程师团队基本拿下了自动化升级的主要技术攻关,梁括召开了一个会议.孙宁的团队和冯昭的团队,以及阿东,赵胜,陈超,邓新民,令人意外的还有妙经理.

面对所有的会议,楚离总是做足了准备.如果一个人总是假设所有的提问如果都冲着自己来,那没有什么是应付不了的。既然邀请了外部团队,那梁括必然是要把重要的概括都总结出来,而且分享给生产部,项目部。首先梁括展望了一下将来的形势,产量要求,以及应对产量增加的部署,这其中就提到高层对产线升级的一些探讨。接着冯昭介绍了组装车间目前发现且已经攻克的大部分问题,以及接下来的一些挑战,最后是对新型机械手的充分利用,给目前产量的一些提升。接着孙宁破格让楚离分享他和自己一起准备的资料。视角和冯昭有所同,有所不同。巧妙的避开了重叠的内容,把重点在机械手的后期维护,备件采购建议,人机结合最大化榨取自动设备的价值,以及一个自动线升级的正反分析,加之与人力做对比,客观的分析了同样产量下,孰优孰劣。最后总结了测试团队对产线升级的肯定,但是建议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对比。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几乎直接给出了最终的方案。

阿东首先发问:“你建议两条人力线维持现有的配置,另外两条线打通组装进行全盘升级,周期维持一年?”

“首先通过三个月的摸索,我们对机械代替人工的趋势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在一年之内产量并没有攀升到需要四条自动化产线的程度,而且我们可以把握好时间,对自动化产线进行深入的了解,也许还有更多可供改善的方面,当下如果马上100%的依赖自动化设备,可能为时尚早。最主要的,保留现在稳定的半自动线,有利于降低风险。在新旧产品迭代之间有另外一个选择。”

“可半自动化线对人工操作依赖那么大,你怎么规避质量风险?”

“我研究过最新的图纸,虽然新产品的设计直接用现有的产线无法适配,但是只要对夹具进行有限的升级。再对员工进行培训,我们依然可以生产。”

“夹具的升级方案,供应商,投资大不大?这些你考虑了吗?”

楚离成竹在胸,把ppt的后半部分讲述了一下,覆盖了绝大部分的难点,投资也非常小。由于事先和楚离向杨华已经反复的评估过,而且他本人也对本地供应商进行了考察。确信是可执行的。

阿东看了一眼妙言。妙言早已经被测试部的方案吸引了。再看了一眼梁括,却发现梁括满脸惊讶。暗自笑了笑,看来蒙在鼓里的不止是自己一个人。

这是现阶段最完美的方案,其实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方案本身,而是所有细节都已经被考虑,证明功课是做得十分充分的。

阿东突然站了起来,真诚而有力的掌声,随后是生产部的同事都在鼓掌。梁括看了看周围,也跟着象征性的鼓了鼓掌。

”我们需要大家都像这样。”伸出了右手,直直的指向ppt,“除了做好本职的工作,也要有前瞻性的思维,主动调研,然后给出自己的方案。也许我们最终不一定会采纳,但是这是个很好的启发。你说是吗?梁经理“

梁括连连点头。

楚离虽然是主讲人,但是很多信息其实也是孙宁提供的。他对有些特殊的信息,比如供应商的采购价已经收集的这么精确感到吃惊,心里暗暗佩服。虽然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意见,但是真正执行起来,显然孙宁更好,更快,更到位。这里归功于,孙宁和供应商良好的关系,以及对整个车间绝对的了解。

会后,孙宁和冯昭被范文静喊进了梁括的办公室。

孙宁知道梁括的意图,显然是楚离汇报的内容没有事先跟他沟通。其实孙宁想过这个问题,以梁括那样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行事风格,肯定置集体利益不顾,而唯命是从。本来如果没有阿东和赵胜,自己可能就只是和冯昭一样,汇报设备的进度,不会过多的讲自己的plan B,甚至连提一提的机会都不给。事已至此,没有什么好婆妈的了。

果然,梁括冷眼相对,反复强调部门内部的一致性。并对两人表示卡特已经决定升级设备和产线,这个对部门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将来可能会招兵买马,扩大部门。让孙宁别继续跟进半自动线的适配,并断言这个不是目前的趋势。

孙宁虽然不意外,但是对于梁括的横眉冷对,依然是有些不舒服,毕竟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公司。当面不好拉他的面子,打算将来单独和梁括谈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