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将血 >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尾声(二)

第(1/3)页

成武皇帝李全寿览阅之后,默然终日,当夜,宣中书,枢密重臣入宫。

众人皆以为,皇帝陛下必定雷霆震怒,也做好了规劝的准备。

大将军赵石一去无踪,其实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

河北大军军中生变之事,消息已经隐约传来,详情虽不甚了了,但这样的大事,猜测起来,对于这些朝堂重臣而言,并非难事。

河北河南,大军云集之处,生出那样的变故,着实令人生出一身的冷汗。

因为那并非只是河北,河南军中的事情,延及开来,大秦各地驻军,都有不稳之嫌,即便是京师长安,也没人能保证,大家就都无有二心。

要知道朝廷上下,大将军赵石之党羽门下,也是数不胜数。

可谓是河北一乱,天下皆乱,立时便有江山变色,社稷倾颓之忧。

好在,赵石不知所踪,群龙无首,事情也许便有转机。

不过如此大事当前,皇帝陛下怎能不怒?他们这些朝臣,之前议论纷纷,上书攻讦者,不在少数。

追究罪责,他们一个个都难逃其罪。

迫反军前大将不说,事发之时,又无一人察觉,这是怎样一种愚蠢?怎样一种无能?

回想起来,众人自己也是诧异不已,在大将军领兵之时,攻讦于其人,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

这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惯例?这又是怎样可怕的一种惯例?

习以为常之后,竟是连起码的警惕之心,都不再有了。。。。。。。

不过,就在众人准备接受帝王的怒火,为事后该如何措置殚精竭虑的时候,皇帝陛下却是让众人商议,此次诸位军中上将入京,该如何封赏,之后的升迁任免,又该怎样考量。。。。。。。。。

皇帝陛下心情不好。大家都能看的出来,但。。。。。。。却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显得过于平静了。

这一夜,很多人一夜无眠。都在琢磨着其中种种,觉得波云诡秘之处,尤胜于当年长安之变前后。

不过,大秦成武十六年秋,大将军张锋聚等。奉诏还京。

这个时候,不管是朝臣,还是入京的众将,甚或是身居各个要职的大将军门下党羽,都可谓是如惊弓之鸟般,战战兢兢。

但一切,都是那样的平静,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朝廷邸报,明发天下。

大将军赵石晋半山王,诏其归大同封地。督建大同行宫,抚草原诸部。

大将军张锋聚,晋成国公,应其所请,调任辽东宣抚使,镇辽东诸地。

种怀玉,晋一等侯,任职河南东路宣抚使,镇开封,督建。修葺开封行宫。

大将军种燧,晋宁国公,任河南西路宣抚使,镇洛阳。掌河洛兵权。

大将军段从文,晋一等侯,任河北宣抚使,经略河北,山东诸地。

魏怀德,晋三等侯。任河中宣抚使。

大将军李刑,晋三等侯,任河东宣抚副使,镇太原,自此,河东将不设宣抚使之职,由宣抚副使代行职责。

驳回枢密使张承等人,欲掉西北各部,以充河洛大军的提议。

责令枢密,传令大秦各处守军,不得怠慢军务,勤练兵马,以备将来。

责令中书,立即调拨粮草,官吏,往河北辽东,以收两地民心。

一连串的封赏决策,恩威并施之下,很快便将这场危机化解于无形。

当然,中原之战,也被拖延了下来,直到成武十八年,才重启战端,这样的结果,却还是让大秦上下,都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成武十六年,在暗流涌动之中,皇帝陛下看似平静,心潮起伏之处,远不如外人看到的那般镇定自若,尽显明君风采。

接到赵石书信的时候,这位君王心里可谓是百味杂陈,既对自己的识人之明,有着自豪,却也愤怒痛恨于军中众将的肆无忌惮。

赵石一封奏疏,让他坐立难安,思潮澎湃。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