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五十一章 扩编

明末大军阀 第五十一章 扩编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5:10:38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孙谦率领部下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樱桃谷,白掌柜则是下令就地扎营,当天夜里对着篝火沉思道:“刘衍?一个总旗官甲长能有多大的收益,竟然让孙谦这个心机深沉的盐枭如此冒进,竟然不顾生死的要与刘衍拼到底!”

就在白掌柜思索的时候,一名部下过来禀报道:“白将军,闯王送来了命令。”

“说。”

“闯王命白将军前往青州、济南一带,刺探明军在山东北部的部署情况。”

“嗯?”

那白掌柜,也就是白将军疑惑的看了手下一眼,然后便明白过来,笑着说道:“看来闯王有意由河南入山东,从山东北面杀入北直隶啊?”

随后白将军站起身来,对身边的一众部下说道:“好了,今晚咱们连夜赶路,去青州府。”

转眼到了十月。

此时秋收已过,大盘堡迎来了第一次收获,堡内军户兴高采烈,所有人都在庆祝收获。

经过赵民带着几名手下的清点,今年大盘堡的军屯虽然算不上丰收,但是前后一共四千多亩军屯耕地在兴修的水利加持下,都或多或少有了收获,基本上所有的军户家中都有了存粮。

按照刘衍制定下来的政策,秋收过后今年刘衍并没有收取佃租,不过等到明年的时候,便要按照规定收取众军户佃租了。

虽然今年由于播种完,收获并不是尽如人意,但是各家各户都有了粮食,心中也踏实了不少。可是刘衍却还紧绷着一根弦,不少堡内军户的存粮肯定不够一年之需,刘衍还要储存一部分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有晒盐场和肥皂工坊的生意在,堡内军户的手中都多少有些钱财,不多,但是也可以让军户有能力从刘衍手中购买一些粮食果腹。

这件事情刘衍交给了陈勋去办。

又过了几天,到了十月十一日,大盘堡这边一派欣欣向荣,周边火路墩、屯堡的军户都眼红不已,不少人都经常往大盘堡这边跑,想要找一些零活养家。

到了后来,陆续有不少军户从各处逃了过来,前前后后又是几十户军户,两百多口人。

刘衍一概照单全收,将这两百多口人安顿在大盘堡内,青壮全部拉到军屯去开荒,继续扩大军屯的耕种面积,壮妇和一部分上年纪的男丁派到晒盐场劳作,剩下的老弱男丁、妇人安排在肥皂工坊内。

各处甲长、屯守官知道王炆镇袒护刘衍,也都只能哑巴吃黄连。

此时肥皂工坊每月的产量在五千块以上,一个月的收益有两千多两。晒盐场现在有三个晒盐池,每个月可产海盐六千多斤,净赚白银上万两,王炆镇分去三千两左右,再刨去人工等支出,刘衍每个月从晒盐场也能赚到四千多两银子。

这两项相加,刘衍一个月的收入便在七千多两银子,已经是一笔非常大的收入了。

现在刘衍手中有了足够多的银子,便开始下一步计划,那就是扩编墩军。

于是刘衍将赵民和陈勋、王越、汪博、张义、苗绍、许铭六名小旗官,以及火器督造处主事谭晓大全部召集到总旗官厅内,与众人开会商议扩编之事。

“赵主事,说一说现在咱们大盘堡的财政情况吧。”

赵民负责大盘堡的钱财收支,以及军户册籍等文事。但是财务之事并不是赵民擅长的,赵民最擅长的还是做学问,做些文事最为合适。

可是现在刘衍手下缺少这类文人,只好让赵民先担起来,日后手下人才多了,再做调整。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