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二十二章 开荒

明末大军阀 第二十二章 开荒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5:10:38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四月初,随着第二批将近三千块肥皂顺利卖出,刘衍收入九百两银子,手中有钱了,刘衍便准备立即开荒。

此时刘衍招募军户的计划也进入尾声,截止到现在,最后文册统计,还在纸面上的大盘墩共有居民五十三户,男妇共二百四十一口。其中男子一百二十八口,成丁八十五口,幼男四十三口。妇女一百一十三口,十三岁以上的女子八十四口,十三岁以下的幼女二十九口。

刘衍吩咐赵民将这些人一一登记入册,开具正副两本证件,其中一部分人原来是外来流民们的,还为他们签发了军户帖,将他们名字记入军籍黄簿,以后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大盘墩的军户。

大盘墩现在共有军户五十三户,口两百多,都是实打实的实数,在王家庄的几个屯堡中,算是规模较大的了。这些人暂时都是在大盘墩西面外侧修建地窝子居住,一时间这边己是形成一个小村镇,非常的热闹。

现在刘衍的手上已经有了足够的人力,于是便与陈勋商议了一下,确定了第一批开荒的范围。

经过这段时间的勘查,刘衍决定先将大盘墩西面比较近的一片无主荒地开垦出来。这里的荒地不但距离近,而且还有一段已经荒废的水渠,只是因为这里距离那些连片的好田太远,所以才没有被军官和士绅抢占。

从大盘墩的西面到南河一带,其实还有另外几条淤塞废弃的水渠,如果都能利用上,便能使这一带的荒地成为良田,不过现在刘衍财力不足,虽然没有都有不少的进账,但是开支同样不小,又没有什么积蓄,所以只能让手下的军户先疏浚其中一条水渠的一段,再略为修补,暂时能利用水源便可。

至于余者的废弃水渠,刘衍打算拿出一百两银子,在各地打个五口砖石深井,让众军户一起取水使用,在今年入夏之前先开垦出一批土地,每户分个几十亩再说。

这段时间,刘衍早派陈勋领一些军户对这一片土地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哪里荒地多,哪里土地肥,都有过仔细的了解。最后刘衍决定在大盘墩西面,一条名为西通渠的废渠两旁开垦荒地,并将这条水渠疏浚,然后再围绕水渠两边各打几口深井,大致解决田地的用水问题。

此时除了王越领着十几个妇人留在墩内看守外,还有陈江氏一众继续留在墩内肥皂工坊生产。刘衍现在除了个别老人之外,手上有约男丁百十余口,壮妇八十多口,在这个时代,妇女同样要跟男子一起下地干活。而经过这些时间的调养,各人气色好了很多,虽然这些男妇中以老弱居多,不过不可否认他们的干劲很足。

这部分人中,刘衍除了让陈勋领着一部分人去疏浚西通渠外,余者各人都是随他一起在周边开荒修利。

一连多天,众人都是天亮而出,天黑而回,每天都是努力干活。

那些军户看见身为甲长的刘衍每天都是带头劳作,整日挥汗如雨,非常拼命的样子,心中都非常的感动,感觉刘总旗这样的上官真是少见,更是难得。如此情况下,自然没有什么军户敢在后面偷懒。

而每天陈勋、王越二人也是同样跟在刘衍身旁狠干。刘衍也暗暗观察过王越,他带着一些军户去疏浚西通渠,或是留在墩内驻守,或是一起开垦荒地,一段时间下来倒也卖力。特别是整理出来的淤泥也知道挑往一处,将来用来肥田。刘衍点了点头,这王越还是可以用的。

这天一大早,众军户们迅速吃完早饭,在刘衍的统领下,众人又是出堡而去,各人或是扛着镐头,或是扛着锄头,又有一些妇女挑着簸箕,箩筐等物同往,一些军户又赶着那十几头耕牛,同样拿去开荒,这样可使速度加快一倍。按人力,每个男丁一天只可开荒半亩,而有了耕牛后,可以一天开荒一亩,甚至更多。

刘衍见赵民也是扛着镐头跟在自己身旁,今天他穿了一身的短打,稀疏的胡须不时被清风吹拂而起,不过高瘦的身材仍是挺得笔直,可以看出他身上的文人气质。这些天他同样每天跟众人下地干活,想他一个文人,也能吃得起这样的苦,倒让刘衍颇为意外。

想起这些时日赵民用得颇为得力,堡内能写会算的读书人就他一个,刘衍不想把他累坏了,那样自己又要找过书吏了。

于是刘衍看了赵民一眼,笑着说道:“现在的天气已经炎热起来了,先生一个斯文的读书人,哪能与我们这些老粗一起吃这样的苦?可千万别中暑了,不若先生还是回堡休息吧。”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