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墨者荣耀 > 第44章 玉佩为证

墨者荣耀 第44章 玉佩为证

作者:白云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6:24 来源:笔趣岛

隋炀帝杨广眼中一亮,这是个办法。对于统叶护这样的小部落头领,有个大隋的官职那也是一种荣耀,更关键的是,可以把统叶护名正言顺地留在长安,让射匮和处罗可汗的争斗有一个更长的时间。杨广点头道:“杨崇,这件事你就不要操心了,说说你经济蚕食西域的手段。”

杨崇恭谨地答道:“是。依微臣在西域的所见,即使高昌等国拥有良田,但要供给自己和西突厥,依旧有相当的困难。我们可以首先在粮食、铁器等战略物资上实行管制和禁运,只有官府出面,才能用西域的良马来换,其次鼓励民间从高昌等地进口棉花、羊毛、葡萄酒等物资,引诱当地士族商人和国家争利。”

杨崇点到为止,深受门阀牵制的杨广自然清楚其中的滋味和后果,赞许道:“思路不错,然后呢?”

杨崇毫不犹豫地说:“利用各种理由,从伊吾城推进,一国一国地端掉。”

杨广冷哼一声说:“别耍滑头,朕问的是如何变国为郡。”

杨崇原想躲过这个细节,被杨广一逼,只好回答道:“每灭一国,就把国王搬到长安来,贵族迁往别地,三年军管;建立郡县后,就在当地编造户籍,按人分田或草原,商籍则分住宅,募军等各种事宜与中原无二。”

杨崇的设想完全脱离了以夷制夷的框架,让杨广一时也无法判断好坏,杨雄为政多年,经验丰富,立即替杨广出了个主意:“圣上,反正这也不是一时之事,就让杨崇再考虑考虑,但是第一个拿下的西域城池,可以交给杨崇去试一下。”

杨广大喜道:“王兄所言甚是。”

杨崇急忙施礼告退,隋炀帝杨广摆摆手说:“不急,杨崇,朕听到一种说法,说你在裴府杀人,是为了某些人的利益,故意挑起朕和五姓七望的争斗?”

名门大族果然出手不凡,任何事情都能换一个角度解释,杨崇想了想,从胸怀里摸出崔弘度给的玉佩,递给观王杨雄。崔家的玉佩有独特的记号,权贵中人都认识,杨雄看了一怔,走上前几步,交给杨广,杨广仔仔细细看完问:“这是哪来的?”

杨崇把红花集的事情一讲,垂首道:“玉佩是崔家家主崔弘度送我的,我若真是有这个心,就不会劝崔家主到长安,崔家主也不会把这块玉佩给我。”

杨雄和崔弘度在长安已经见过面,崔弘度的身体在孙思邈的调理下大有好转,对杨广的态度也有改变,闻言便晓得杨崇没有说谎。隋炀帝杨广也不认为杨崇会在这件事上欺骗自己,崔弘度的这块玉杨广见过,只要找崔弘度一问就知道真假,杨崇这么聪明的人,不可能犯这种糊涂。

杨广态度大为好转,安慰杨崇两句,嘱咐杨崇明后天去拜访崔弘度后,就让杨崇跟着杨雄出殿了;议政厅里,高颎、杨达等人还在等着,观王杨雄说圣天子已经明了一切,众人便散了。出宫的时候满天星斗,宵禁的大街上只有巡逻的士兵,杨崇和屈突盖没有夜行的腰牌,只好搭乘韦福嗣的马车回家。

马车沿着朱雀大道向北奔行,接近都会市的时候马车右转,没走多远,就见到街左右的两坊灯火通明,丝竹声不绝于耳,似乎比白天还热闹;没待韦福嗣吩咐,马车就拐进了其中的一个坊,在一个院子前停了下来。韦福嗣笑着说:“我和几位好友有个约会,一起进去坐一会,打个招呼便走。”

屈突盖和杨崇面面相觑,两人身上都是打了标签的人,第一个想法就是合不合适。韦福嗣解释道:“这是河北的进奏院,太学博士刘炫有学生从河北来,约在晚上坐坐。你们过门不入,传出去可就得罪了一批人。”

杨崇只能感慨人生无处不是坑,这地方是宣阳坊,与一排并列的平康坊、崇仁坊都是“要闹坊曲”,合称北里三坊。因为靠近尚书省官署,是举子、选人和外省驻京官吏的聚集地,进奏院就是地方各方镇驻京办事处,刘炫又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开皇年间因不愿侍奉蜀王杨秀,被枷送益州,做了蜀王帐内的一名持仗门卫,隋炀帝登基后,才被重新重用。并州出事后,大儒孔颖达仗义而言,杨崇才知道师傅诸葛河和孔颖达老师刘焯的关系,刘炫和刘焯是同窗挚友,杨崇不进去拜见就是失礼。

屈突盖只是有些不高兴被韦福嗣设局,屈突盖不是杨崇,清楚刘炫第一次丢官罢职,就是栽在韦福嗣的父亲韦世康的手上,韦福嗣拉着自己二人,不过是壮壮声势而已。至于见什么人,屈突盖抱着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想法,根本不在乎;韦福嗣报上姓名后,三人被引到一个大房间,里面正是热闹的时候。

十几个人正在评诗,韦福嗣和屈突盖是不停地打招呼,杨崇认识的人只有孔颖达,孔颖达立即喊了杨崇过去,向正当中主位上的刘炫介绍,刘炫清瘦飘逸,点头道:“诸葛河能有这样的传人,宇文恺是花了不少心思。杨崇,墨学曾经是显学,老夫希望你能重创辉煌。”

在座的都是饱学之士,大部分人心中摇头,刘炫果然是不通世故,墨学要是有用,就不会衰弱,象老庄之道、阴阳五行、纵横谋术,再不是显学,代代有传人,过个几十年就会出几个人杰,墨学呢?从汉代起,连个名人都没有。杨崇倒是不以为怪,恭恭敬敬地答应了,让刘炫很满意。

韦福嗣和屈突盖坐到了刘炫左右,孔颖达身旁两人丝毫没给杨崇腾个位置的表示,好在对面的一个文士叫杨崇过去坐下。孔颖达松了口气,告诉杨崇,那是崔弘升儿子崔处直,现在是门下录事;崔处直和孔颖达年纪相当,一样的儒雅豪迈,留着长须,面目与崔弘升兄弟有几分相似。

众人正在评论的是王申礼带来的一首诗:“岩间无结构,谷处极幽寻。叶落秋巢迥,云生石路深。早梅香野径,清漳响邱琴。独有栖迟客,留连芳杜心。”

诗写的不错,王申礼更是江南王家的嫡子,相貌俊秀,意气洋洋,刚才不肯给杨崇腾位子,就是看不起这个传说是工匠出身的小官。孔颖达另一侧坐着的是承奉郎杜淹的长子杜敬达,杜敬达看崔处直给杨崇解围,心有不甘,提议道:“杨崇刚刚从西域带千里马归来,相必心中感慨无数,我们请他做一首诗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