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港岛旧事 > 93 武林逸闻

港岛旧事 93 武林逸闻

作者:萌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3 14:50:0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吴公义乃“吴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其父“吴建泉”为“吴氏太极拳”创始人,其祖“吴全佑”为一代太极名师,其弟吴公藻亦是富有名望的武术高手。

吴公义本人在20岁时就出任SD省武术总教习,后担任过“上沪精武体育会”教习,黄埔军校教习等职,三十八岁时来港创建“建泉太极拳社”,是最早一批赴港的武林中人。

其父“吴建泉”则是首都体育所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过上沪精武会和国术馆教授,还在首都打赢过美国大力士“威廉”,当时名震一时,是精武精神的代表人物。

其兄“吴公藻”也相继担任过军队教头、精武会主任、湘省总教习等职,战后太极拳发扬光大,吴氏家族出力繁多,战后诸多知名武师也多出“精武会”,“首都体育所”。

目前,吴公义,吴公藻二人都已经移居港岛,依靠“建泉太极社”给家人混一顿饱饭。

主要是给华人富商的子女当上门教习,体育老师,陈克夫则是刚刚拿到“远东拳王金腰带”的白鹤拳传人,属于中西兼习的实战派武师。

眼下的港岛由于战后大批溃败人士移居,文人、武师众多,各派传人皆有,当下出名的吴氏兄弟、未来出名的叶问,一个个都在苦哈哈的打工。

导致拳馆行业有所兴起,文化行业也孕育出“新文化运动”,大批拳师,文人都在想法设法的出名。

本来陈克夫与吴公义的比武,就是二人为了出头故意炒热度,先是吴公义在接受《中文之声》报纸采访时,大放厥词,表示太极拳实战力强,愿意接受所有中西方拳师的挑战。

随后新鲜出炉的远东拳王陈克夫一看报纸,哇哈,扬名立万的好机会啊!当即登报应战!

本来吴公义只是想吹吹牛,没想到,真有不讲武德的人出头,为了家门名声不得不出面应战。

那时吴公义都已经五十余岁正是身体衰老的时候,陈克夫却是三十多岁的当打之年,很不讲武德,但一众报社闻到热点,大肆炒作,最终吴公义在濠江摆下擂台与陈克夫对战,结局是前两局一胜一负,第三局二人破坏规则,乱拳招呼,打成“王八拳”,裁判最终判“和”。

当时港澳台都风闻此事,关注者不下百万,堪称是轰动一时,平手结局也让人不尽人意。

甚至传言吴氏太极拳同一位濠江富豪关系密切,擂台摆到濠江就是警告陈克夫不能打赢。

否则,就要陈克夫进濠江喂鱼!也有传言是濠江赌场开盘,收数千万,在背后操控拳赛。

不管事实是什么,市民们大为遗憾的同时,有报社关注到读者对武术的热情,于是专门邀请“金”、“梁”前来写作武侠连载,顿时报社销量大为提高,武侠的时代由此开始。

这场真实发生在1954年1月17日的拳赛,其实关键人物都已经具备,并且都是何定贤可以拿捏的“底层人物”。

一个靠着军官提携的太极拳武师,不管在武术圈名气多大,曾经有多威风,逃港之后没落困苦都是最底层!

只能拿笔杆子,内地资产都被充公的文人拿捏起来更毫不费劲。

作为报业人,没有热点就创造热点!

何定贤有心炒作热点把《东方日报》给盘活,自然要先联系“金”、“梁”二人,再联系拳师。

其实“金”、“梁”、“吴”、“陈”四人不给面子都没关系,港岛一大批战后逃难的人里挑不出几个背景适合,文材武材吗!

说起来,这场大比武颇有些上世纪“混元太极形意掌门人”大挑战的感觉,可见国人不论哪个年代对于擂台比武有天然的热爱啊!难怪读者会有“武侠情节”让武侠长红二三十年!

吴公义则大概是比“马掌门人”有真材实料的,起码没有在拳手面前输得太难看,导致比武后吴氏太极拳大火,“建泉太极社”报名者众多,在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等东南亚都建立起分社,濠江的擂台比武更像是一场“武术路演”。

何定贤询问猪油仔道:“有没有同他们讲,来报社是写武侠,不是当专栏编辑的?”

“讲了。”

猪油仔无奈道:“就是因为写才不来,姚馥兰回绝的时候就讲,当编辑赚得比写多,薪水比稿费更稳定,写死路一条来着。”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