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佳偶穿成 > 四十二腊月迎新忙

佳偶穿成 四十二腊月迎新忙

作者:青柠紫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4:35 来源:笔趣岛

一转眼,就进入腊月了,屋外寒风呼啸,像野兽的嚎叫,常常扰得睡不安稳的书玉从梦中惊醒,抬头望望黑漆漆的窗户,不知道何时才能天明?现在她的伤势已经好了大半,虽然不能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或走路,但在床上翻个身还是可以的。还没翻几下,就听见黑夜里有个声音问道:“姑娘怎么了?是不是要起身?”书玉忙说:“不是不是,我就是睡醒翻个身而已,红提姐姐你不用起来,赶紧睡吧。”“哦,奴婢知道了,姑娘要有什么事尽管叫奴婢。”刚才的声音带着些睡意再次响起。书玉“嗯”了一声,房内重新回归黑暗与宁静之中。

天终于亮了,书玉迷迷糊糊地还没睁开眼,就听见对面传来?的穿衣声、穿鞋声,小心开门关门的声音,隔壁也传来一阵开门关门的声音,小声说话的声音,脚步走远的声音……然后书玉就醒了过来,她知道刚才是两个丫环起床了,要去厨房准备一家人的早饭还要给自己熬药。说起这两个丫环,现在却已经是他们家的奴婢了,当初郑氏特意挑了两个老实听话、干活不会偷奸耍滑的丫环,让她们留下帮忙,段氏总觉得不是自家的人不是很好意思使唤她们,只让她们帮忙熬药、照顾一下书玉,家里的活计不肯让她们沾手,实在忙不过来了就挑些轻松的给她们做,两个丫环也不敢不听,段氏怎么吩咐就怎么做。这事让天天来他们家的张绍英看在眼里,回去给郑氏说了说,第二天郑氏就把两个丫环的卖身契给送了过来,言明两个丫环现在已归李家,生死都有李家决定,和张府再无半分瓜葛,并请段氏看在她是为照顾书玉真心着想的份上一定收下这两个丫环,不要拒绝。

最终两个丫环留在了李家,成为了李家的奴婢,段氏也没再给她们改名字,还是叫红提、青提,把她们俩暂时安置在书浩的房间里,书浩本来就和书文一个房间睡,屋里也没搁置什么东西,她俩把从张家舀回来的行李一收拾就住下了。自她们俩来后段氏私底下倒是注意了一段时间,没听见她俩说什么抱怨的话,而是像之前一样老实本分,安排她俩干什么活也不挑挑捡捡,对自己一家人都恭恭敬敬地,并且从不在李宏业面前乱晃,段氏这才算是放下心来,把她们俩当成自家人看待了。不过他们一家都是从乡下出来的,也不习惯动不动就使唤她们俩,就是让她俩帮忙做些家务活、照顾一下书玉和书浩罢了,一家人对她俩都很和气,慢慢地她俩在李家就适应了并逐渐喜欢上这个不太富有却充满温情的新主人家,性子也不再那么拘束,和书玉姐弟三个相处的都很好,书浩天天撵在她俩后面叫着“红提姐姐”、“青提姐姐”,别提叫的多欢了,她俩对这个最小的主人也最疼爱。

之前为了方便自己夜里照顾书玉,段氏在书玉房里另放置了一张小床,每夜都睡在那儿,后来看她俩对自家的三个孩子的确很好,就安排她二人在书玉房内轮流值夜,书玉在她俩的精心照顾下也一天天好起来,又开始动脑筋想做生意的事情了。自从有了两个丫环的帮忙,段氏就腾出手来,不再每日围着书玉打转,在书玉的多次建议下又把生意做了起来,刘老板自然高兴得很。在李家没再供菜的那段日子来他店里吃饭的客人明显少了些,还有客人三天两头地询问李家的菜啥时候再送来,让他赔了不少笑脸才应付过去,如今段氏能继续供菜,他真是求之不得,马上又要过年了,生意正是好的时候呢!

很快院子里变得热闹起来,李家几口都起身了,红提和青提也做好了早饭,端到前面厅堂摆放好,等李家几口坐下吃早饭不用她们伺候时她们又回到厨房,红提抓紧时间吃饭,青提端着一盆热水去给书玉洗漱,帮着书玉穿衣梳头收拾好,红提带着书玉的早饭就过来了,青提下去吃饭顺带收拾厅堂的桌子。段氏把李宏业和书文都送走后,就会带上青提去菜市买食材,回来开始做供给饭馆的下酒菜,忙忙碌碌的一天就开始了。因为李家的下酒菜有了点名气,其他一些饭馆老板也想让李家供菜,段氏原本不想答应,被书玉劝说一通才又应承了一家。那家饭馆在距离刘老板饭馆比较远的地方,他们自己派人来取菜。这样一来,既没有影响到刘老板的生意也给自家的下酒菜拓宽了销路,书玉感到很满意,这才能让自己的事业之路继续发展嘛!

进入腊月的第一个节日是腊八节,书玉记得后世有首民谣很流行“老太太您别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送完灶王就到年”,还有一首儿歌流传也很广“小孩子,你别馋,吃罢腊八饭,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饭,还有人给压岁钱”,这些民谣和儿歌开头说的都是腊八节。在腊八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粥,书玉后世吃的一直是甜味腊八粥,可来到这个时代前几年她娘做的都是咸腊八粥,粥内除了大米、小米、鸀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以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开始书玉真是吃不惯,后来她长大了开始学做饭就做两样腊八粥,一甜一咸,让家里人自己选择,好在小孩子都喜欢吃甜味的,慢慢他们家的腊八粥就都做成甜味的了。

今年的腊八粥书玉没能亲手做,可段氏早已熟悉闺女的口味,照样煮了一大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出来,为了让自家的腊八粥更好吃,送人的时候更能得到称赞,段氏还特意放了些桂圆、莲子、核桃仁、银耳、葡萄干等营养好吃的东西,腊八粥还没煮好,那香味就飘出厨房老远,勾引得书文书浩都跑到厨房里,书浩更是急得直嚷嚷:“娘,腊八粥煮好没?先给我盛一碗解解馋吧!”段氏一边笑骂他一边使劲搅动锅里的粥防止糊锅,这腊八粥要是有了糊味可就不好吃了!

等粥煮好之后,段氏先盛出一碗放在厅堂长案上,点上香插进香炉里,算是敬神,然后给左邻右舍、张家、刘老板那儿、书文学堂的先生家还有李宏业的上司和要好的同事家各送一碗,当然也要留够自家人吃的粥。等出去送粥的李宏业、书文、青提都回来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把红提和青提也拉到餐桌旁,每人端着一碗热乎乎的八宝粥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慢慢品尝起来,在冷风刺骨的寒冬腊月里,腊八粥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美味可口的食物,更是满满的欢乐与温馨。

到晚上,全家都要剥蒜皮,然后浸入盛满醋的坛内泡成腊八蒜。书玉自然没动手,只象征性地剥了几瓣就被红提接过去了。李宏业一边剥蒜一边给大家讲有关腊八蒜的由来: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有句民谚说:“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蘀“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说着说着李宏业又给大家讲了一件趣事,说:“临近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腊八算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的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他把做小买卖的小贩的吆喝声学得惟妙惟肖,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剥蒜也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

过了腊八,段氏一边继续做着那些菜,一边抽空给全家包括红提和青提每人扯了一身衣料,让针线活不错的红提帮着裁新衣、做新鞋、绣新床枕,家里里里外外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因为段氏的严令,书玉只能在房间内少量地活动一会儿,大部分时间还是呆在床上,红提为了陪她就把针线活舀到她的房间去做。看着红提时而飞针走线时而迅速地打个结,然后放到嘴边用牙一咬,线就断了,手指头再一揉一搓,一个新的结就打好了,动作麻利而流畅,书玉真是羡慕的不得了!这古代女子的手可真是巧啊,不像她后世什么针线活都不会做,缝个扣子还能勉强,别的什么都做不了,来到这个时代以后,虽然跟着段氏也学了一点,可她心思都放到了捣鼓饭菜上,水平还真不咋地。“哎!以后等生意做起来了还是好好学学针线活吧,要不以后肯定被人笑话!”书玉在心里叹了口气,对自己说道。

当街上断断续续响起鞭炮声时,小年就到了。这是正式进入新年了,民谚有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年味越来越浓,家里也越来越忙,按着过年的规矩,哪一样都不能马虎。学堂先放了假,书文被段氏支使得团团转,李宏业作为一家之主虽然不用操心家里的小事,可置办年货却离不开他,再加上今年是他们第一次在城里过年,过完年还要回老家拜年,总要多买些城里才有的东西回去送礼,所以他也是忙的厉害。全家最清闲的一个人就是书玉了,她因祸得福,过了一个最轻松舒适的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