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元宰 > 第0021章 鹬蚌相争

大元宰 第0021章 鹬蚌相争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4:28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季布这番话语,让阳毅陷入了漫长的沉思之中。

陵邑制度,算是阳毅前世修学之时,对刘汉王朝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

与后世君王,乃至于绝大多数封建帝王所不同,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对于‘死亡’的话题,从来都没有太大的忌讳。

早在刘邦还带兵驰骋关东之时,其死后安葬所用的长陵,就已经开始建造了。

高皇帝九年,刘邦更是接纳了娄敬的建议,下令将关东地区的豪门望族、官员勋贵举家迁入长安。

与此同时,在长陵附近建造陵邑,用来安置这些关东移民。

刘邦想的很简单:把官员、豪强举家迁入长安,方便官员在长安工作不说,也利于长安附近区域的经济建设。

对外,刘邦也解释的很合理:我死了之后,就要埋在长陵了,如果没几个有头有脸的人家守灵,那我的面子还往哪儿搁?

就这样,一条关乎刘汉王朝国运的制度,便在高皇帝刘邦的亲身示范后,顺利成为定制。

——汉天子自登基始建陵、邑,广迁天下豪杰入关中!

而阳毅之所以想到借陵邑之事重归朝堂,也算是无奈之举。

——此时的汉室,实在是太穷了些……

别说大兴土木了,就连建造都城长安这么重要的事,都逼得首席工程师阳城延日夜无眠,穷思经费来源!

长安城自高皇帝五年起建,至今过去了足足七年,却连城墙轮廓都没完成。

如果按照历史轨迹,长安城彻底建造完成,更是要等到七年之后的孝惠六年!

都城长安的建造工程,都能因为中央财政匮乏,而硬生生拖十四年,就足以说明此时的汉室,究竟有多穷了。

中央贫穷,自然使得‘无为而治’,成了此时汉室最好的选择。

但用阳毅的话来说,‘无为而治’,也就意味着啥也不干;而阳毅要想回归朝堂,又必须做点什么。

陵邑制度,便顺其自然的,出现在了阳毅脑海当中。

在阳毅看来,有刘邦亲自定下的陵邑制度,那无论中央再怎么没钱,朝堂再怎么推崇‘无为而治’,帝陵、陵邑的建造,都势在必行。

而只要帝陵、陵邑起建,那就必然需要有人去监督,去负责;阳毅也就有机会染指其中,捞取一些政治声望。

但季布说的没错:帝陵之事最为关键的一点,被阳毅遗漏了。

——主要负责这件事的,绝对不可能是什么小鱼小虾!

甚至就连丞相萧何,都大概率要挂个名,做理论上的‘主要负责人’。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