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北宋官家 > 第五十九章:王曾的选择

北宋官家 第五十九章:王曾的选择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4:43:5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大宋的制书,分为内制和外制。

二者的区分十分严格。

大多数的政务,都属于外制,由舍人院或者知制诰负责拟定制书,只有少数的事务,涉及到由翰林学士亲自拟定的内制。

而内制所涉的事务,也非常简单,总共就那么几项,立后妃,封亲王,除拜宰相,枢密使,三师,三少,开府仪同三司,节度使等会影响到整个朝局的调动,才会用到内制。

以如今宫中的状况,立后妃和封亲王可以直接排除。

除拜三师,三少的可能性也很小,至于开府仪同三司,节度使,更是没有任何可能。

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只有可能是除拜宰相或枢密使。

王曾自己就曾经做过翰林学士,所以,他对于内制的流程非常清楚。

尽管有些时候,为了彰显“恩自君出”,部分涉及赦书,德音类的制书,也会用到内制。

但是,这种内制流程上却和大除拜有所不同。

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锁院。

大除拜干系重大,所以,一般来说,天子会在日落之后,单独在内东门小殿内宣召翰林学士,面授密旨后,由指定的内侍陪同翰林学士回到学士院内拟制。

整个过程当中,学士院需要自内落锁,任何人禁止出入。

直到五更左右,翰林学士将制书拟好,交由内侍带回宫中,加御宝验封,至黎明时分付出,若早朝之日,则直接在早朝宣布,若非朝日,则遣内侍授中书宣命。

如今枢密院曹利用并未犯错,不可能无故将其罢免,便只有可能是除拜宰相,而且,只会是宰相。

若是执政,哪怕是枢密使,也用不着锁院这么兴师动众。

那么,就只剩下两个答案,要么是罢黜丁谓的相位,要么……就是要新拜一位宰相!

如果是前者的话,就说明太后和官家放弃了初衷,打算用中书的提议,那就完全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的。

所以,更大可能是后者!

与此同时,王曾立刻便联想到,自己刚刚在钱府时,钱惟演异常的举动。

于是,一切豁然开朗。

一条条线索被串联起来,清晰的真相,缓缓在王曾的心中浮现。

太后要拜钱惟演为相!

这就是为什么,刚刚在钱府,他觉得钱惟演有恃无恐的原因。

拜相是大事,所以,除授之前,宫中必定会跟拜相之人通气。

不然的话,想想如果第二天拜相,结果正主却因故没来,或者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岂不是贻笑大方?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