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大摊主 > 第六十九章 老吴求助

大摊主 第六十九章 老吴求助

作者:青檐阁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0 01:10:38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接下来两天,苏年就一直扎根在了汌河地摊行。

上午在宾馆整理自己的发现,把心中所得全都记在本子上,下午就去地摊行里面一泡到晚上。

卖碟的花臂大哥也跟苏年混熟了,晚上还一起喝了顿小酒。

他这生意倒是方便,把后车门一关,直接上锁就能走了,也不用人看着,收摊就直接开车走人。

经过了苏年的指点之后,大哥的生意日渐好转,对苏年那是感恩戴德,直说在鄯殳道儿上有什么事儿尽管找他。

花了两天的时间,苏年也开始把汌河地摊行的特点摸得差不多了。

首先,汌河地摊行和其他的地摊行不一样,这里的地摊没有过断档,60后传70后,再传80过后,然后是90后。

地摊上的人成分很复杂,有些身上还有其他的工作,有些是专职摆摊,大多数还是没有工作的居多。

几个城市几乎一小半的散人都聚集在这里摆地摊,可见地摊行是鄯殳相当受到认可的一个行业。

因此也就没有了年龄代沟和鄙视链,以一种老带新的形式一直发展到今天,传承有序,发展和谐。

当然有利也有弊。

在平稳的传承发展中,创新当然也就成了老大难,到现在为止汌河地摊行的经营模式依然还是老式的地摊经济,也就是商品开始变得更多样了。

其次,汌河地摊行的斑纹状分部,也是取决于这种老带新的模式。

可能刚开始的时候这边的地摊也是乱七八糟的,但是有了新人来,老人带了新人,其他摊位就开始给腾出位置来了。

这也就是汌河边,整个河边都是宽敞的,换了什么位置生意都一样做。

所以渐渐地新老同行都扎堆了,各个种类的摊位都在老带新,就形成了这种斑纹状的分布。

渐渐地,这种布局也就成为了汌河地摊行的规矩,后来的人也是这样一路排到底,并没有什么人刻意地去维护。

当然,也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全凭自觉的时候,不自觉的人就会搅乱这个布局。

苏年也见到了一个跟人抢位置的,后来一群人打的头破血流,全都被带走了。

还有进货途径方面,这些地摊似乎都是一起去进货的,商品的分配都是商量着来,但是也没说必须规定怎么分配。

仔细观察之后就可以发现,经常就是老摊主的摊位上有那么几样东西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剩下摊主多多少少都有点混杂。

毕竟商品分配这种东西,要是没有一个系统的价格规划,很容易就闹翻。

而他们也不可能商量着控制价格,不只是因为人多和杂,还因为这一条河边的地摊。你们这一堆儿人商量好了,人家旁边的不**你,到时候就得一起赔钱。

不过再这样的模式下,苏年看到了互相竞争的好处。

竞争让这些摊主都绞尽脑汁地想要获得新的商品,想要让自己的商品变得更受欢迎,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那是一种在地摊上才能够看到的文化。

当你在地摊上和摊主讲价的时候,不止是讲价那么简单,在享受砍价的同时,你还能享受和老板交锋的快乐。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地摊文化,几乎可以说是地摊文化存活至今的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新型经济冲击下,地摊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砍价这种互动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老一辈人过去逛地摊的时候,是十分享受砍价的乐趣的。

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砍价这种事情显得更加繁琐,他们更喜欢明码标价,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消费习惯。

但是消费习惯如此,并不代表着年轻人就会屈从于商家标定的价格,所以也会货比三家,选择更加实惠的选项。

这就相当于另一种变相的砍价,砍价的过程在于店铺之间的互相竞争,买家的乐趣在于在这样的竞争中选择自己的偏好。

或者干脆就有些年轻人,愿意多花些钱,省去和人交流的麻烦。

为什么?因为他们从小都接受了较为良好的教育,拥有极高的自我思维,但是却特别喜欢私人活动和个人空间。

所以和人交互的过程,他们更喜欢的是和朋友一起去玩游戏,去逛街,去旅游,这种轻松的过程,而不喜欢刻意在交谈当中勾心斗角。

于是老一辈所享受的砍价过程,在新时代算是完结了。

但是这种砍价的地摊文化,在苏年看来完全可以有重启的希望。尤其是在见过汌河地摊行之后,苏年对此的感觉更加深了几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