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魏风华 > 番外 两个结局

大魏风华 番外 两个结局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4:00:4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靖平七年的雨,落在北平新都的青石板街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温茹收起纸伞,倚在国子监新辟的藏书楼窗边,看着檐角滴落的雨水连成线,雨幕中远处宫城巍峨的轮廓渐渐模糊,仿佛隔着万水千山的距离--就像她此刻的心绪。

她刚从蜀地回来,风尘未洗。三年的远游,足迹遍及巴山蜀水,笔下多了数十万字的游记,可心头的那个影子,却未曾被山水洗淡半分。

温言推门进来,花白的鬓角沾了些雨丝。

“回来了也不说一声?厨房煨着粥,去喝些暖暖身子。”

“还不饿,”温茹转身,替父亲拂去肩上的水珠,“爹爹又忙到这么晚?”

“陛下要重修《魏律》,命国子监遴选通晓律法的士子参与校勘...唉,人手总是不够,”温言看着女儿清减的面容,欲言又止,“你...这次出去,可还顺遂?”

“都好,”温茹微微一笑,避开父亲关切的目光,“蜀锦极美,我还带了几匹回来,给爹爹做件新袍子。”

“我一个老头子,穿什么新袍子...”温言叹息一声,终究没再往下说。

女儿的心思,他何尝不知?只是七年过去,那个人早已位登九五,君临天下,昔日汴京雪地里那一场决绝,如今看来,竟像是上辈子的事了,他还能说什么?劝她死心?

她早已死心了,只是不肯将就。

雨声渐密,敲打着窗棂,温言离去后,温茹磨了墨,铺开纸笔,却久久未能落笔。

雨点敲打着青瓦,汇聚成线,从檐角滴落,砸在院中石板的凹坑里,溅起细小的水花。

她最喜欢下雨天,尤其是在这北地,雨声总让她恍惚间回到南方,回到国子监学舍的窗外,那个撑着下巴,努力想看清对面之人眉眼,心里揣着只小兔般慌乱又窃喜的年纪,她曾无数次幻想过,若能与他共处一室,窗外雨声潺潺,他伏案处理那些仿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公务,她就在一旁安静地看书,偶尔抬头,能捕捉到他沉思时微蹙的眉头,或是不经意间投来的、带着温润笑意的目光。

如今他大概正坐在那宫阙深处,批阅着足以影响天下命运的奏章,他会偶尔停下来,听听这雨声么?

笔尖的墨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灰影,胸口忽然有些发闷,透不过气的感觉毫无征兆地袭来,这些年,她努力让自己行走在路上,埋首于书卷,用山川的壮阔和文字的浩瀚来填补那份空落,告诉自己一切早已过去,可每当夜深人静,或是这样的雨天,那些被强行压下的思绪便如潮水般漫上来,无声地浸泡着自己。

爹爹不再催促,或许是终于默认了她的选择,她的一生,大约就会这样走下去,背着书箱,握着笔,行遍千山万水,写下见闻与故事,直到某一天,在某个陌生的驿馆或熟悉的书斋里,安静地合上眼。

这个念头并不让她恐惧,只是...有些孤单。

下一次去哪儿?西凉?辽东?还是...海外?

她怔怔地望着雨幕,想起很多年前,在汴京国子监的学舍里,那个一身儒衫的年轻读书人曾对她说过海外的奇闻:大海以南有大陆,其上鸟兽奇特,袋鼠腹下有囊,可负幼崽而行;更有巨鸟曰鸸鹋,足有三趾,不能飞而善奔...

那时他眼底有光,而她听得入神,仿佛透过他的眼睛,已经看见了那片辽阔而陌生的土地。

--可如今,他真的派船队找到了那片大陆,设州立县,将其纳入版图,而他曾许诺的“万国舆图”,也早已悬挂在乾元殿的屏风上,供文武百官瞻仰。

他做到了所有他曾说过的事,除了...与她有关的那一件。

她突然站起身,几乎是有些急切地想要摆脱这沉滞的空气,她拿起门边那把用了多年、伞骨已有些旧的油纸伞,推门走入淅沥的雨幕中。

雨水洗过的街道泛着清亮的光,石板路湿漉漉的,空气里是泥土和植物混合的清新气息,坊市间人烟渐稠,新都的生机透过雨帘弥漫开来,她漫无目的地走着,看雨水从屋檐滴落,在沟渠汇成细流,看探出墙头的花枝在雨中颤巍巍地摇曳,雨声隔绝了市井的喧嚣,世界仿佛只剩下她一个人,和伞面上啪嗒的雨点声。

她走过国子监西侧的碑林,走过新栽的梧桐巷,不知不觉,竟走到了离宫城仅一街之隔的玉带河边,隔着一片宽阔的广场,宫门的鸱吻在雨雾中沉默地矗立。

他就在那里面,批阅奏章,召见臣工,决定着天下大势的走向,或许...早已忘了汴京旧宅里,那个曾被他用一件外衫裹住,却又被他用话语伤得体无完肤的女子。

一生的孤单...或许就是这样了。

就在这时,一把玄青色的油纸伞,悄无声息地移到了她的伞边。

伞沿微抬,露出一张清俊而熟悉的脸,岁月并未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沉肃,眼底藏着些疲惫,他依旧穿着一身道服,若非腰间那枚龙纹玉玦,几乎与当年国子监学舍里的那个读书人无异。

温茹怔在原地,呼吸仿佛停滞。

顾怀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很静,很深,像一口古井,映不出丝毫波澜,却又仿佛已将她的惊惶、她的思念、她七年来的辗转难眠,都尽收眼底。

他的手握住了她伞骨的下缘,力道很稳,不容拒绝。

“雨大了,”他说,声音低沉,和着雨声,竟有种奇异的温柔,“站这儿淋雨,不怕着凉?”

温茹猛地回过神,下意识后退半步,伞沿的水珠溅湿了他的袍角。

“陛...”

“叫顾怀,”他打断她,语气平淡,“这里没有陛下。”

温茹抿紧嘴唇,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几乎要撞破肋骨,七年了...她设想过无数次重逢的场景,或许在某个典礼上,她作为国子监女博士远远叩拜;或许在爹爹的府邸,他偶然驾临,她依制避嫌...独独没有想过,会是在这样一个雨天,隔着七年光阴,他如同幽灵般突然出现,握住了她的伞。

“你...”她艰难地开口,声音发颤,“你怎么会在这里?”

“刚去国子监看了新制的浑天仪,回宫路上,看见一个人站在雨里发呆,”顾怀的目光扫过她湿了半边的肩头,“背影有些眼熟。”

他的语气太过自然,仿佛这只是偶遇,而非帝王刻意为之的巡幸。

温茹握紧伞柄,指节发白:“陛下日理万机,竟还记得故人背影?”

“温茹,”他唤她的名字,带着极轻微的叹息,“七年不见,你说话倒是锋利了不少。”

雨声淅沥,落在两把交错的伞上,奏出凌乱的乐章,玉带河的水汽氤氲上来,模糊了彼此的眉眼。

“蜀地如何?”他忽然问。

温茹一怔:“...什么?”

“你的游记,我看了,”顾怀淡淡道,“剑阁崔嵬,夔门险峻,写得很好,只是...峨眉金顶的佛光,似乎笔墨少了些。”

温茹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她的游记...只是零星刊载在国子监的《文萃》小报上,受众不过是些文人学子,他...日理万机的天子,怎么会看到?又怎么会记得如此清晰?

“不必惊讶,”顾怀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文萃》每期都会送一份入宫,你的文章,我常看。”

他顿了顿,补充道:“写得很用心,山水有灵,在你笔下活了过来”

一股酸涩猛地冲上鼻腔,温茹迅速别开脸,看向雨雾迷蒙的河面。

原来...他知道,知道她走了哪些地方,写了哪些文字,那他是否也知道,那些文字里,藏了多少未宣之于口的思念?那些山水描摹的背后,是一个女子试图走遍他打下的大好河山,却始终走不出那段无望感情的徒劳挣扎?

“看来陛下不仅治国有方,还如此关心微末文墨,国子监《文萃》小报能得御览,是主编之幸,”她努力让声音保持平静,却抑制不住那丝颤抖,“亦是臣女的荣幸。”

这话里的疏离和刻意,连她自己都听得分明

顾怀沉默了片刻,雨声填充了这短暂的空白。

然后,他转回身,看向她:“不是荣幸。”

“不是陛下对臣子的垂询,也不是君王对文教的关切,”他顿了顿,“只是一个故人,在读另一个故人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也或者说,我只是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温茹猛地攥紧了手心,指甲深深陷进掌肉,雨丝冰凉,脸颊却不受控制地发起烫来。

“七年了,你还是不打算成家?”

“如果...”温茹声音微涩,“如果娶了一个总是喜欢游历天下、时常不着家的女子,想必会很让人头疼。”

话一出口,她便后悔了,这语气里那点细微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赌气与委屈,在他面前无所遁形。

顾怀沉默地看着她,目光掠过她被雨水打湿少许的鬓角,掠过她比离别时更清减的面容,掠过她眼底那抹未能完全掩藏的疲惫与风尘。那目光里没有评判,没有帝王审视臣民的威严,只有一种极深的、复杂难辨的情绪,像是怜惜,又像是...愧疚。

片刻后,他才缓缓道:“这几年,我派了几个人...跟着你走了些地方。”

温茹蓦然抬眼。

“蜀道崎岖,滇路瘴疠,北境苦寒...他们每隔一段时日,便会将沿途见闻整理成册,送回京中,”他说,“我偶尔得闲翻看,看着那些文字,有时会觉得,仿佛自己也跟着走了一趟。”

他的话音落下,雨声似乎又重新回来了,沙沙地响在耳边。

温茹看着他,原来是这样,那些看似偶然同路的商队,那些在她投宿后悄然入住隔壁房间的沉默旅人,那些身手矫健、在她险险滑落山道时及时出现搭把手的“樵夫”...原来都不是巧合--可这算什么?帝王的掌控欲?还是...怜悯?

再开口时,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语气却刻意疏离冷静:“这算...同情吗,陛下?”

“不是。”他答。

“可你明明就是在同情我,”温茹目光直直地看向他,眼底泛着红,却努力不让泪水落下,“你觉得当年拒绝了我,我便心灰意冷,只能远走他乡,漂泊无定...你坐拥天下,日理万机,却还要分神留意一个无关紧要女子的行踪,如今更亲自来这雨巷...你是觉得愧疚,还是想亲眼确认,我是否真的对你死了心,好让你更安心些?”

这些话几乎是不经思索地冲口而出,带着积压了数年的委屈、不甘、以及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从未熄灭的期待,说出口的瞬间,她感到一阵虚脱般的后悔,却又有一丝奇异的痛快。

顾怀的神情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眼底那抹复杂的情绪更深了些,雨丝落在他伞上,汇聚成细流,悄然滑落。

“不是。”他依旧只是这两个字。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只有雨声不绝。

他突然向前微微迈了半步,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伞下的空间变得有些逼仄,他身上那股淡淡的、混合了清冽水汽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檀香与墨香交织的气息笼罩下来。

“我不能给你名分,”他说,“我仍然觉得,宫廷不是你的归处,那样的生活,会磨灭你眼里的光,你现在所做的,所追求的,才是你真正该有的样子,自由地行走,随心地书写,这才是你。”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她微微颤抖的眼睫上,声音放得更缓:

“但起码,在你每一次远行归来的时候,”他说,“能亲自来对我说说,那些路上见过的风景,山河如何壮阔,人心如何微茫,而不是让我只能通过冰冷枯燥的密报文字,去想象你走过的路,看过的天光。”

温茹的身体彻底僵住了。伞柄几乎要脱手滑落。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