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临安不夜侯 > 第55章 树荫里拉弓

临安不夜侯 第55章 树荫里拉弓

作者:月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7:4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赵密欣然道:“正是。臣方才试过,殿帅在克敌弓的基础上再度改良的这种弩,准头和上弦的方便都大幅提高了,臣正要奏报官家。”

赵构大喜:“甚好,走走走,快带朕去试上一试。”

大宋缺马,而大宋的强邻全都拥有强大的骑兵。

大宋想要以步制骑的话,唯有依仗强弓劲弩。

所以大宋对于弓弩的改进与制造一向重视。

赵构自己也是一个弓马娴熟的人,对于骑射尤其喜爱,因此对弓弩的发展自然格外重视。

自从大宋发明了神臂弩,就成了宋军克敌铁骑的一件重要武器。

韩世忠曾经对神臂弓做了改良,使其准头和射程更有精进。

韩世忠的这款神臂弓改良版,就被称为“克敌弓”。

不过,克敌弓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上弦环节对于弓弩手的要求依旧很高。

这就使得弩手的培养依旧要求有很高的起点。

现在殿帅杨存中在克敌弓的基础上,又做了一番改进,最大的变化就是上弦更便利了。

不要小看这个环节,上弦更容易,就意味着在这个关键环节上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

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军士随时可以转化为弓弩手,其意义十分重大。

赵密把赵构让进大营。

营中正有士卒在列队操练。

因为皇帝是微服而来,只为试射新弩,并非阅军,所以不需要集结三军,甚而不可以让士卒们知道皇帝来了军营,

因此赵密引着皇帝,直接走向一旁的小校场。

赵构随意瞟了几眼正在操练中的军队,对他们严整的军容甚是满意。

可一旁亦步亦趋的普安郡王赵瑗却一脸疑惑地自语起来。

“这营中操练之卒,比起上个月臣奉官家诏命巡阅时,怎么少了这么多,似乎连一半都不到呀。”

他这句话说的极轻,似乎只是心生疑惑,故而自言自语。

但他作为皇帝的养子,就伴随在赵构身边,这句话被赵构听了个清清楚楚。

赵构心中顿时一动。

赵构此人,是个心思极其细腻而敏感的人。

少年时的康王,未尝不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尚武少年。

那时的他不仅弓马娴熟,文武俱精,而且胆魄过人。

金人兵临城下时,赵构奉命为使者,去与金人交涉。

同行的大臣有的被金人威势所吓,竟吓得抖若筛糠,康王却夷然不惧,从容淡定。

可是,此人有个重大的性格缺陷。

有的人是愈挫愈勇,坚忍不拔,而赵构却属于那种心理防线一旦被击溃,就会从一个极端迅速滑向另一个极端的典型人格。

他后来对金人畏惧如虎,谈金而变色,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对于军权的敏感与控制,他也同样经历了这样的心理历程。

当初赵构以康王之身,承“兵马大元帅”之职,前往河东山东一带募兵时,他手头其实是没有一兵一卒的。

那时他所有的兵马,都来自溃散的宋军或者义军队伍。

这些队伍成分复杂,来源复杂,山头众多,忠诚度不一,换谁驾驭都要头疼。

当时又正逢乱世,是大宋皇室的威信降到最低的时候。

外边,有金国这个大敌,内部也是乱象纷纷。

金人树立的伪帝伪军,号称起义却到处打家劫舍祸害百姓的义军,山东李昱、张遇;河北杨天王、透手滑;湖北李成;湖南钟相、杨幺;江西陈新、王权;福建广东范汝为;广西曹成……

内忧外患之下,赵构还能把各路兵马都笼络在他一个光杆司令麾下,并最终让这些军头都对他俯首称命,自然是颇有手段和权谋的。

那时候的他,对于军权也敢于放权。

客观上,这些军头全都是自己拉起来的队伍,他不想放权也不行。

主观上,五代十国时期频繁篡位的将领们给帝王们造成的心理阴影,已经太过遥远了。

可是,在金人正要投鞭渡江、刚刚建立的南宋朝廷正在积极备战的时候,内部又出事了。

苗傅和刘正彦两员大将居然发动了兵变,杀害名相王渊,逼迫赵构退位。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动,害得名将张俊匆忙放弃江防,挥师杭州救驾,金军兵不血刃南渡成功。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