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成化十四年 > 第 88 章

成化十四年 第 88 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6:21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冬去春来,当遍覆大地的白雪完全褪尽时,枝头也开始绽出鲜嫩的绿色。

对于京城人来说,春天最大的变化,就是可以换下厚厚的冬装,换上更轻薄飘逸一些的春衫。

自从万通回锦衣卫之后,他就发现这里上上下下已经变了个样,原先自己布下的势力全部被铲除得七七八八,就连南北镇抚司两个镇抚使,竟然都换了人。

他心里把袁彬恨得要死,又不得不从头布置,好不容易将南镇抚司重新换上自己的人,但最重要的北镇抚司跟南镇抚司不同,那里已经成了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地方。

隋州的圣眷不比万通差,不是他可以随意拿捏替换的人物,北镇抚司上下如今全都是隋州的亲信人手,万通没法来硬的,只能先试探隋州的立场,然后伺机慢慢渗透。

万通看不顺眼的人很多,太子肯定是排名第一,但太子他现在动不了,因为皇帝对太子还有心存亲情,太子周围又总有一帮人围着护着,关键时刻屡屡能够化险为夷,不能不让人怀疑他是否吉祥高照,有神灵保佑。

不过太子动不了,不代表其他人也不能动。

太子那几个师傅,天天帮着太子在皇帝面前邀宠,万通也很讨厌,还有汪直这个吃里扒外的反骨仔,又比如说隋州这种在锦衣卫里分了他的权的阻碍,通通都是万通想要除去的人。

那天寿筵之后,万通与尚铭等人就一直在寻找机会,他们深谙打蛇不成反被咬的道理,要么就不出手,如果出手,势必得快狠准,力求给敌人狠狠一击,不能让对方有反噬的机会。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汪直自从离开京城之后,断断续续便在边塞待了两年多,期间虽然也曾几次回来,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换言之,他以前的京城经营的势力,已经越来越不牢固了。

眼看着自今年入春以来,大同的战事就一直不大顺利,鞑靼人时不时就前来劫掠一番,跟进自己家似的,明军却屡屡失手,不再像之前那样捷报频传了,甚至还小败了几场。

战事失利,前方指挥自然难逃其咎,于是就有人提出,总兵王越的指挥有问题,监军汪直也需要负上责任,这两个人长期把持大同兵权,早该撤换下来了,即使不换汪直,也应该让王越和临近的驻军总兵换防,免得他们有拥兵自重的嫌疑。

一被弹劾,王越和汪直自然要忙着上疏自辩,还要连带着表示自己绝无贪恋权力的心思,毕竟这世上除了刘吉刘棉花阁老,没人再有他那么厚的脸皮,连弹劾都可以装作没听见的。

汪直自从上回听了唐泛的劝诫之后,早就有回京的心思了,闻言顺势就请辞自己的监军之职,说自己思念在陛□边伺候的日子,也思念京城故土,加上这两年在边关风吹雨淋,身上旧伤复发,希望能够回京养伤。

殊不知如今京城里正有许多人,既不希望他打胜仗,更不希望他回京,便在皇帝面前进言,说河套那一带,鞑靼人频频入侵,多亏之前有汪直镇守,所以才能有捷报,现在虽然情势不利,但是汪直与王越的能力是摆在那里的,请陛下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和耐心,让他们继续待在那里,为大明立下更大的功劳,不过为了防止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胡乱中伤功臣,还应该给大同新派一位巡抚。

皇帝很快同意了这道上疏,将原来的大同巡抚调回来,又派了为郭镗大同巡抚,将汪直正式任命为大同镇守太监。

原先汪直只不过是行军监军,如今虽然正式有了名分,可也意味着这个头衔一扣,他就得名正言顺地留在大同,短期内是回不来了。

这件事过后没多久,朝中便有言官纷纷上奏,言道西厂办事苛察,民怨不止,请罢西厂,连首辅万安也在奏疏上署了名,皇帝见群情汹涌,便也准奏。

曾经不可一世,横行霸道的西厂就此悄无声息地关闭。

在这场风波中,很久以前曾经为了弹劾汪直而被贬南京的丘濬,这回反倒没有上疏。

原因无它,丘老先生虽然也看不惯汪直,可他更看不惯一帮小人落井下石,当然不愿意跟着上蹿下跳,趁人之危。

话说回来,要说西厂扰民,为何之前这些人不说,等皇帝任命汪直为大同镇守太监之后,才纷纷冒出来?

无非是大家先前怕得罪汪直,现在看他很可能回不来了,就一窝蜂地落井下石,加上万通等人从中煽风点火,于是墙倒众人推。

这两招连消带打,端的是狠辣,第一招看似给了汪直在大同生杀予夺的大权,实际上是将他牢牢牵制在那里,他既然回不来,当然就顾不上远在京城的西厂,他手底下那一帮徒子徒孙,自然也跟着倒了大霉。

不过这倒是便宜了隋州,因为西厂许多人手,原本就是由锦衣卫那边调过去的,并不是宦官,汪直并不是蠢货,他在知道自己被任命为大同镇守太监的时候,就已经察觉不妙,赶紧写信给唐泛,让他去找隋州帮忙。

所以隋州便在西厂被人一锅端的时候,顺势将汪直的心腹和亲信都接收过来,让他们得以遮风避雨,免遭清洗。

这一次风波里,汪直看似遭遇无妄之灾,实际上也是因为西厂之前过于嚣张跋扈,得罪了不少人。

它风光之时,大家自然敢怒不敢言,如今风光不再,谁还不赶紧踩上一脚,许多事情有因必有果,在官场上混的,若是太在意得失,那迟早会被活活气死。

汪直显然也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听说西厂被查抄之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虽然坊间传闻,消息传到大同的时候,汪公公气得砸了好几个杯子,破口大骂“这帮龟孙子,老子迟早要他们还回来”诸如此类的话,不过这些终究只是坊间传闻,听者付之一笑便罢,不足当真。

然而在背后布下棋局的人,却认为这局棋还远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在郭镗替换了原先的大同巡抚之后,战事并没有得到好转,前线反而接连发生了好几桩怪事,消息传到京师,锦衣卫指挥使万通便建言道,左佥都御史唐泛断案如神,思虑周密,可赴大同一行,协助处理此事,北镇抚司镇抚使隋州行事果决,也可随同前往。

皇帝准其所请,命唐泛与隋州不日动身前赴大同,协理战事。

大同,战国时为赵国名城,太、祖皇帝立明后,设大同府,隶属山西管辖,

作为明代边陲重镇,大同所辖长城,西起偏关,东到居庸关,是当之无愧的九边之首。

这里成为抗击鞑靼人的前线,而鞑靼人也屡屡从河套入侵,劫掠大同。

由于大同地位之重要,从京师至大同修有便利的官道,方便驿马疾驰,两地相隔不足千里,若是快马加鞭,两日便可抵达。

上面张张嘴,下面跑断腿,唐泛没想到自己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竟然好端端也会被派往大同去吃沙子。

他也知道,自己上回得罪了万通,对方势必要找机会报复的,眼下他将唐泛与隋州双双调遣出京,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把隋州从锦衣卫调开,好让自己对北镇抚司下手。

而唐泛说起来还只是附带的罢了。

不过就算明白这一点也没用。

圣旨不可违背,饶是受宠如隋州,也必须收拾收拾包袱,与唐泛一道上路。

隋州这一走,在万通看来,北镇抚司群龙无首,正好方便他整顿,谁知道隋州早就有所布置,在离京前夕跑去面圣,说自己身在大同,若北镇抚司有事,恐怕很难兼顾,请皇帝同意让他推荐两个人暂代兼领北镇抚司的镇抚使职务。

这两个人,一个就是薛凌,另一个的名字则有些陌生,叫牟斌。

镇抚使这个职位原本只有一个名额,但隋州知道他一走,底下的人资历不够,不管谁上来代领,都会独木难支,很快被万通所压倒,所以他特意推荐了两个人,让这两个人共同执掌北镇抚司。

皇帝自然同意了隋州的请求。

万通没想到隋州临走前还摆了这么一道,鼻子都差点被气歪了,不过他转念一想,薛凌虽然是隋州跟前的老人,但他资历比起隋州,毕竟还差了那么一点,而牟斌更是听都没听过的无名小辈,到时候只要先扳倒那个牟斌,剩下薛凌一个,就很容易对付了。

等隋州回来,迎接他的,早就不是他离开前的北镇抚司了。

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却忘了隋州会将一个无名小辈提拔上来当镇抚使,那其中自然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

薛凌与牟斌二人,一强一弱,一个精明一个耿直,倒是配合得天衣无缝,如同隋州交代的那样,他们将北镇抚司经营得固若金汤,并不为万通所趁。

万通本想着找到牟斌的弱点,将他拉下马,再集中精力对付薛凌,谁知道找来找去,发现这个籍籍无名的人竟然毫无弱点,非但如此,在牟斌身上还有着连寻常文官都未必拥有的清廉,万通找来找去,居然找不到他收受贿赂,性好渔色的证据。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