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西厢记 > 前言

西厢记 前言

作者:王实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6:19 来源:笔趣岛

中国的古典戏曲,写得非常优美,故事情节动人心弦,引人入胜;文笔流畅,辞藻华丽,可惜典雅深奥,不大好懂。对白接近口语,问题不大,唱词则麻烦了,一般人阅读起来,即使能看“懂”,也是一知半解,身在“朦胧”之中。因之,影响了古典戏曲阅读的普及性。有些名剧如《西厢记》等等,托庇了戏剧演员经常演出的恩荫而流传不衰,但很大一部分剧目,几至于湮灭。

前人有鉴于此,一直在为推广、普及古典戏曲而努力,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改编。实际上大多是根据原作在相近似的艺术门类中加以移植,如越剧的《琵琶记》,黄梅戏的《桃花扇》,再有欧阳予情改编的《桃花扇》电影等等,仍然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近年来又有白话《西厢记》,但也很难断定改编与今译的成兮哪个更大一些。然而无论如何,这些都无疑为推广普及古典戏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惜就这么两三部,数量少得可怜,大有“渺沧海之一粟”之感。一是翻译,这种方式不多见。笔者见识不广,只读过梦花馆主江荫香著的《桃花扇演义》,这部著作,是根据孔尚任《桃花扇》原著翻译过来的,它基本上保持了孔著原作的面貌,首先是不打乱原著的布局,回数照旧,连每回的回目名都未变更;其次是把绝大部分的曲子词都保留下来。实质上是用文言文翻译了原作的韵文,在译者当时来说,这种形式显然要比曲调唱词通俗易懂。但对今天的广大读者,尤其是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来说,文言文代替古戏曲唱词,不仅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差距,甚至可以说是九十步与一百步的不同罢了,它也同样令人看不懂或一知半解。

江荫香先生用文言文翻译《桃花扇》,是为了适应当时的需要。现在,时代变了,文言文已经过时了,就应该用现代汉语来改编翻译之,才能符合时代要求。

我们的这套丛书,都是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改编翻译过来的。由于小说和戏曲终究不同,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在客观上存在差距,所以,为了某些情节的发展需要,对原作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增删。回目也没有完全依照原样。

这种忠实于原作的翻译和适度的改编,我们也还是在尝试中,如果能荣幸地被广大读者所认可、接纳,那末,我们将接着去翻译改写其他古代戏曲名著。

后之视令,犹今之视昔,现在认为元曲不易懂,文言文《桃花扇》不通俗,而用现代汉语千翻译改编,若干年后的“今人”,很可能看了这套丛书,而一样觉得不适用,那么,只好有劳其时的人再来改编翻译一过。瓜瓞绵延,代代相传,这也原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