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科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二十一章 四叔,给你要个人

第(1/3)页

翌日一早,李景隆、李增枝、徐增寿等人,在校场点了三千兵马。

朱允炆率一干亲王、大臣亲自送行,并发表了“永靖南海,护我山海”的激情演说,听得朱棣、宁王、徐辉祖等人都热血沸腾起来。

众人原以为李景隆会垂头丧气,消极对抗,毕竟所去的地方可是广州。路途遥遥不说,那地还落后,远不及京师繁华,去那里打仗,和发配真没多少区别。

可谁也没想到,李景隆竟意气风发,威武豪迈,毫无埋怨与颓废之色,撂下“不平海匪不复还”的誓言,叮嘱皇上“吃好睡好玩好”,安心等待自己的“捷报”,然后大笑着带人冲出了正阳门。

徐辉祖不明所以,看了一眼朱允炆,又将目光移开。

对于徐增寿加入南征队伍之中,朱允炆的解释是,让徐增寿代替自己监督李景隆,一旦李景隆有所不当之举,可秘密上奏。

徐辉祖对于这个解释并不完全认可,皇上摆明了是将与燕王有关的勋贵调离京师,削弱燕王的力量。

既然皇上不明说,徐辉祖也不敢问。

毕竟,自己是徐增寿的大哥,皇上认为徐增寿是朱棣的人,那又如何看自己?

接下来数日,朱允炆将目光专注在了新军之策上,亲自参与到了新军训练与相关政策的落实之中,徐辉祖、铁铉、解缙等人不断参与其中,完善着新军政策与训练之法。

八月四日,朱允炆升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宋晟为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因其镇守西凉有功,封平羌将军,着令其参与新军训练。

五日,封辽东总兵官杨文东远侯,镇守辽东;

六日,调济阳卫指挥佥事徐忠入贵,进入贵州,统镇土司。

七日,调北直隶都督佥事陈亨至福建,驻扎沿海。

……

接连数日,朱允炆不是任命,便是调离了一批武将,而仔细观察地图的话,则会发现,这些人不是冲着朱棣去的,便是因为朱棣走的。

趁着朱棣还在京师,朱允炆布置了一张大网,从辽东到大同,从漠南到山东,从北平府到山海关、开平,共四十万大军,彻底封住了北平。

朱允炆一系列的调动,自然没有逃过朱棣的耳目,但朱棣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朱允炆一次次动作,将一批厉害人物插入自己的心腹之地。

朱棣清楚,朱允炆并没有采取行动,他在等待,等待自己,彻底臣服!

可朱棣,不想就如此放弃!

热孝终于过了。

朱允炆一手抓新军,推动强军改革,一手抓民生,平反洪武时期的冤狱,该抚恤的抚恤,该召回的召回,并削减了广西、贵州等地赋税。

即赢得了民心,又缓解了帝国矛盾,维持了相对平稳的局势。

让朝堂有些意外的是,朱允炆自始至终都没有动削藩的念头,甚至提都没提,只是时不时召一些藩王入宫,谈谈家常,颇为亲密。

倒是朱棣,一直呆在燕王府,很少外出。

这一日,朱棣正在府中看兵法,突然听闻门外丘福高声喊道:“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陡然一惊,朱允炆竟亲自到了燕王府?

“起来吧。”

朱允炆一身常服,身后跟着双喜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刘长阁与徐辉祖三人。

朱棣连忙打开门,看着一脸和煦的朱允炆,便想要行大礼,却被朱允炆上前搀了起来,说道:“四叔,朕今日来,只是家人,非为帝王。”

“好,好,好。”

朱棣连说了三声好,侧身请到:“皇上请上座。丘福,上茶。”

朱允炆抬脚进了书房,走到桌案旁,拿起了《孙子兵法》,轻轻读道:“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朕听闻四叔用兵,便极善用势。”

朱棣听闻,暗暗心惊,连忙说道:“哪里,臣不过是执行太祖谋略罢了。”

朱允炆微微摇头,说道:“洪武二十三年,四叔率军出长城古北口,得知乃儿不花等屯驻迤都,恰逢天降大雪,四叔不辞辛苦,乘雪而动,直捣其营,攻其不备,便如这转圆石于千仞之山。”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