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寒门巨子 > 第一卷 江城子 第61章 上任第一天

寒门巨子 第一卷 江城子 第61章 上任第一天

作者:路人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3:05:5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自初三拜会了魏梁之后,李凌便开启了努力学习的模式,每日里不是读书就是写文,甚至连家门之外都没有踏出去,却把封神的写作当成换脑休息了。

每天一篇的命题文章还是相当考验人的写作能力的,而魏梁对他的要求也不低,再加上几乎每日半个多时辰的细心讲解,直让李凌自觉在科举作文一道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如果说以前他的文章只是切题通顺,那现在却多了一些闪光点,甚至某几篇还能发圣人之言,以高屋建瓴的方式说出一些大道理来了。这些都是以往李凌摸索着写文所不可能达到的高度,也只有在魏梁的指点下才能有此成就。毕竟这时文写作又有制艺之称,熟读经书只是基础,勤勉、天分、经验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魏梁身为殿试探花后三者自然是拔尖的存在。

不过对李凌来说写文章大有提高还不是让他最感高兴的,他觉着最大的收获还是魏梁借他的几本笔记书册,那上头的内容才是真正的宝贝,是让他更清晰认识大越朝的一把钥匙。

原先的李凌只知道自己所在的大越朝是宋之后凭空出现的朝代,在这个时代没有金元等外族入侵中原,导致汉人百姓饱受残虐,中华衣冠文明几乎断绝……至于更多的细节,却是所知寥寥。

现在却不一样了,他看笔记才知道原来在宋与越之间还有过一个短暂的柴周朝廷,虽然只几年工夫周让帝就把皇位禅让给了越太祖孙途,但这依旧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节点。

然后就是大越开国时所定下的诸多政策此时看着也颇为先进,比如文武互不相属,没有宋明时那种文官压着武将一头,到了战场上都能直接指挥的事情,这就让大越的军队战斗力比宋时强出许多倍了。而武官的选拔不像后来那样只考什么弓马武艺,更多的是兵法指挥等方面的考校,反倒是个人武勇被放到了次一等的地位。

而为了让朝廷更好地掌握边关军队,太祖朝时就定下祖训,太子储君成年之后必须在边军中呆满三年,以经历真正的沙场考验,赢得边将拥戴之后才能还京理政。这一祖训直到眼下依旧被皇室所执行,本朝太子如今都还在北边军中呢。

不过也有许多政策在太祖驾崩后的几十年里被人束之高阁或是篡改了。比如早前提倡的科举改制,朝廷六部各有不同的一套东西来考校读书人,然后择优录取。太祖在时,科举考试都被拆分成五六门不同的科目来分考了,结果这种在李凌看来极其先进的考试用人制度却在太宗朝后期被改了回去,于是就有了今日的科举制度。唯一让人感到庆幸的,是终究没有出现八股文这样死板到连段落样式和字数都有定制的科举形势,至少现在的科举还是以写文赋和策问为主,诗词反倒不被人所重视了。

不过也没有了太祖朝时连算数好的人也能直入户部这样的超擢之事,据笔记里提到,第三任工部尚书王洛甚至还是个不怎么识字的泥瓦匠呢……

这一切的记载,都叫李凌看得直呼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同时也让他越发肯定这位大越朝的开国之君,太祖武皇帝孙途就是个穿越者,而且还是个极其理性,有着改变世界能力强大存在。只可惜,再强大的穿越者也终究抵不过历史的滚滚洪流,虽然他建立的大越朝还在,可他定下的诸多律令和改革却早成一纸空文,时代终究回到了它该走的方向……

当然,这些庙堂之高的东西对现在的李凌来说还是太过遥远,也就当个热闹一看,更多只是让他有了更开阔全面的视野来理解经书和注释上的内容,从而体现到他所作的文章上来。

从这儿,李凌也就能看出世家子弟与寒门子弟之间有着多大的差距了。这些东西自己之前是怎么都不可能看到的,可对魏梁这样的世家子来说,这一切却是唾手可得,所以他们才能在一次次的科举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寒门子弟却需要极高的天分,或是极好的运气,才能攀上世家子一开始的起点。

而这一认识也让李凌更不想轻易放过眼下的绝好机会,如此在家中的读书写作也就越发刻苦,即便十五上元节他都没有出门观灯,只让古月子带了月儿去衙前街一带游玩了一阵。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