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一品江山 > 第六十三章 蹴鞠

一品江山 第六十三章 蹴鞠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5:08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新书榜上没有名了,孤单可怜啊,求推荐票啊……)-

花香漫野,草长莺飞,又是春一载。[|com|]

在中岩寺下寺的讲经坪上,正要进行一场蹴鞠比赛。

蹴鞠,是一项先秦时期即流行的古老运动,并演化出许多种比赛形式。在唐代之前,其以对抗『性』强的双球门式为主,双方球员各司其职,在场上绞杀成一片。球到之处人仰马翻,一场比赛下来,鼻青脸肿,甚至断腿破头的也不稀奇。另有一种比较文雅的单球门式,主要供文人和女子玩耍。

说白了,那时的双球门蹴鞠,与后世的足球比赛十分相似,但对抗『性』要超过橄榄球。而单球门比赛,则在规则上类似排球、在技法上类似藤球,在得分上类似篮球……

到了宋代,蹴鞠发展成为国民第一运动,号称是‘若论风流、无过踢球’,能踢一脚好球,被认为是最光彩、最有面子的事儿。参加比赛的主体,不再是军卒和崇尚勇武的贵族,而是上至皇帝王公,下至平民百姓。尤其是文人的热衷,使比赛的竞技『性』和表演『性』,渐渐取代了对抗『性』和军事『性』。双球门比赛不再受宠。取而代之的,是单球门的‘筑球’和无球门的‘白打’。

眼下在中岩书院举行的,便是一场筑球比赛。

这项运动发展至今,已经有规有矩,十分成熟,比赛之前,人们预先用白灰,在空地上画出一个长十丈,宽五丈的矩形,再用一道中线一分为二,分成两个方形的半场。在中线的中点处,立着两根的两丈多高的竹竿,竹竿上结一网,网上留直径约为一尺的洞,美其名曰‘风流眼’。比赛双方只有踢球洞穿风流眼,才算得分。

两个半场名唤左军、友军,比赛双方分列其中,不得越界。左军**七人,队员分工明确,有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皆穿红『色』锦袄、着裤、着牛皮软靴,其中球头戴长脚幞头、其余诸人戴卷脚幞头。右军亦如此,只是皆穿青『色』锦袄,与左军区别分明。

在场边还有三名裁判,曰‘社司’,在场外,各军还有各自的教练,曰‘部署’、‘校正’。如此正式的比赛,里外三层的拉拉队自然少不了。比赛还没开始,双方的拉拉队便开始呐喊助威,给自己的队伍打气,与后世的体育比赛,没有任何区别。

~~~~~~~~~~~~~~~~~~~~~~~~~~~~~~~~~~~~~~

这场比赛,乃是一年一度的‘上三班’与‘下三班’对抗赛,自然毫无疑问的成为书院的焦点之战,不仅吸引了全院师生,甚至连甚少抛头『露』面的山长女公子王弗,和被书院学生视为精灵般的苏小妹也都前来观战。

王方也来了,这位老先生无耻的利用特权,占据了最好的观战位置,还让人铺上席、摆上几,与几位年长的教授,品着美酒佳肴,惬意的欣赏比赛。

辰时一到,担任社司的杜教授,抱着比赛用鞠来到球门下。只见那鞠褐『色』浑圆,以充气猪膀胱为里,以实料轻裁的十二片熟硝黄革为表,不『露』线角、密砌缝成,碎凑十分圆,正重十二两。无论是形状、重量还是脚感,都与后世的标准足球相差不大。

他将双方球头召集到面前,左军上三班的球头,是一名身长六尺开外、有着健康小麦『色』皮肤,剑眉朗目,英气勃勃的青年,正是已经十七岁的陈三郎。

陈恪的身高已是鹤立鸡群了,但右军下三班的球头,却愣是比他高出近一尺。这又黑又壮的一座黑铁塔,一脸苦大仇深,看上去得有三十开外。但他一开口,却管那陈三郎叫‘哥’:“三哥,比赛场上无父子,咱可不让你!”不是陈家五郎又是谁?

“担心你自己吧!”陈恪一笑,『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