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梦回大明春 > 【中华大帝】

梦回大明春 【中华大帝】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4:21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迁都太原的新皇,年号“归运”。

取自汉代班固《典引》:“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

“归运”即顺时而至的天运,表示皇帝乃奉天承运登基,并非阴谋篡立的伪帝。若非大明已有正统皇帝,估计山西的那帮商贾,会直接以“正统”为年号。

被迎入北京登基的新皇,年号“昭德”。

取自汉代刘向《说苑》:“天有昭德,宝鼎自至。”同样含有奉天承运之意。

当中央朝廷的君臣,听说山西冒出个皇帝,立即颁布诏书通告天下,将山西朝廷斥为忤逆叛乱之辈,号召全国官民兵将共讨之。

还未正式出兵,朝中就爆发激烈党争。

出自山西豪族的官员,因“勾结伪帝”而下狱,沿海地区官员彻底掌控朝政。

也有跑得快的山西籍官员,麻溜奔往太原,索性在太原朝廷当官。

昭德皇帝传下圣旨,召集大军勤王,其实是想发兵征讨山西。

整个松辽盆地的边军,都只当没接到诏书,那里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小冰河时期已渐渐过去,松辽军民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没了朝廷盘剥,他们还过得更滋润,都司和总兵都选择按兵不动,借口是要防备北方蒙古入侵。

整个东北地区,王渊执政时是三大营,随着朝廷实控地盘扩大,如今已扩建为六大营。因为之前二十年的混乱,东北六大营分为三股势力,一占辽宁,一占泰宁(吉林),一占原朝鲜北部(鸭绿江和清川江之间)。

前面两股势力,互相攻伐,都想吞掉对方,最后一股势力只求自保。他们都不愿帮朝廷打仗,但也不敢拒绝,张口就要百万两银子的开拔费。

只有山东总兵黄宗德,那是真正的忠义之士啊!

黄宗德带着三万团练大军,不要朝廷一分钱,自费进京听候皇命。

昭德皇帝龙颜大悦,升授黄宗德为后军右都督,冠加三英,赐斗牛服。又命兵部左侍郎王贤,挂总督帅印,带着黄宗德一起征讨山西。

王家与黄家,再度联手。

只不过嘛,王渊是跟黄崇德联手做生意,而王贤则是跟黄宗德联手除叛逆。

二人带着西苑新军一万、山东团练三万、京畿民夫五万,浩浩荡荡的朝山西杀去。

太原的归运皇帝,纯属被赶鸭子上架,但既然已经黄袍加身,也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听闻北京已经发兵,归运皇帝也整军抵抗,对外宣称誓师东征伪帝,拥有北方边军两万余,其中一半属于火枪骑兵,另有数万山西团练和民夫。

双方在代州附近展开战斗,黄宗德的山东团练财大气粗,装备大量新式火枪和火炮,初时打得山西军队差点崩溃。

关键时刻,负责策应断后的西苑新军,莫名其妙的不战而逃,王贤和黄宗德被断了粮道。

王贤以文官总督身份,誓不投降,力战而死。

黄宗德杀出重围,回到北京时,身边只剩数千残兵,而且火炮辎重全部遗失。

黄宗德上疏怒斥西苑新军将领,反被南方系官员反咬一口,说他畏敌不前才导致损兵折将。而西苑新军将领,则是当机立断,保住了朝廷官兵的有生力量。

黄宗德差点因此被下狱,带着满腔怒火返回山东,从此不再理会中央命令。

这属于山东(外加天津)商贾集团,与江浙商贾集团的争斗,双方在纺织行业的竞争已持续上百年。

而为国捐躯的王贤,也因为跟黄宗德交往密切,非但没有被死后追加荣誉,反而被定了个纸上谈兵、指挥不当的罪名,只因已经身死才不予追究责任。

王氏子弟震怒,大部分选择辞官。

一支退回天津组建团练,控制天津的铁路、河港和海港,直接掐断北京的漕运路线。

一支前往湖广,全力资助王元珍。

一支前往贵州,支持王贲扩张实力,王贲是王渊大哥王猛的后代。

朝中的江浙集团官员傻眼了,由于漕运路线被掐断,整个京城粮价暴涨。他们不得不做出妥协,将兵部尚书的位子,交给留在朝中的王氏官员。

归运元年,或者说,昭德元年。

归运皇帝再次东征,一路打到北京城外,王渊的城西旧宅被占领。

山西朝廷兵马大元帅下令:“王太师,圣人也,不可轻侮,不得损其旧第一草一木。”

又把宅中诸多王氏子弟,“请”到北京城下,让负责镇守北京南外城的王皋投降,并承诺升王皋为内阁次辅、加太师衔。

王皋面无表情,下令道:“开炮!”

城楼巨炮调整角度,对着诸多王氏子孙发射,一炮轰死王皋自己的亲孙子。

两军都惊骇莫名,北京守军义愤填膺、士气大振。山西军队则慑于王皋忠义,又念及王渊的圣贤之名,竟然选择围而不攻,还把王氏子孙全部掳去太原,每天好酒好肉的伺候着。

北京城太坚固了,就算带着巨炮,也得打好几个月。

山西军队围城半年之久,城中饿殍遍地,天津王氏终于带兵来救。攻城方粮草不济,把北京周边抢掠一空,终于灰溜溜的选择撤军。

王皋借着保卫北京的大功,开始清洗内阁和六部,急诏素有贤名的南京礼部尚书金芳回京,火速担任内阁首辅。又清洗守城时表现糟糕的勋贵,将他们的土地分给流民和佃户,再拿出王家在北京的钱财和土地,分给西苑官兵补发军饷。

北京朝廷,在京畿地区轻徭薄赋,天津王氏也愿提高商税,终于给中央回了一口血,颇有百废待兴、再造河山的味道。

而山西的归运朝廷,则被山西商贾控制,全面清理山西境内匪寇,保障辖地内的工商业环境。他们不理会已经打烂的陕西,而是出兵攻打河南,因为山西粮食不足,必须占领河南才能回血。

河南地方军阀奋起反抗,但根本不是北方边军的对手,山西朝廷迅速占领河南全境。

昭德三年。

眼见北直隶有些起色,权倾朝野的王皋,突然被皇帝诱捕下狱,竟是昭德皇帝想要收拢大权,不愿做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

王皋悲愤不已,虽然皇帝不敢杀他,只是逼他交出大权。但王皋刚烈异常,自杀于狱中,留下血书遗言:“煌煌大明,国将不国。王氏子孙愧对祖宗,望天下英豪重造乾坤!”

同样被软禁的内阁首辅金芳,听闻王皋的死讯,当晚便吞煤自尽,留下血书:“生不可救社稷,死或能醒人心,吾随岸磊公(王皋)共赴黄泉去也。”

昭德皇帝直接傻眼了,他真不敢杀王皋,这……这何至于此啊。

昭德皇帝下令厚葬王皋、金芳,京城内外人心尽失,皇帝得到大权却头疼不已。

天津王氏首领王鳌,愤而传檄天下,喊出“诛暴君”的口号,先是断绝漕运,接着又带天津团练攻打北京。被克扣粮饷的京城官兵,主动开城投降,北京百姓直接攻入皇宫,将紫禁城抢掠一番,将昭德皇帝吊死于午门城楼。

王鳌虽然占领京城,却很快不知所措,麾下也开始争吵不休。

一派喊着拥立王鳌为帝,一派喊着迎奉太原天子,一派喊着另择宗室登基。

王鳌代表着天津、山东商贾利益,属于绝对的既得利益者。他下不了决心自立为王,只想延续大明的统治,最终选择迎奉太原天子。

山西那边,反应很扯淡。

归运皇帝想要去北京,山西商贾却不放人,因为去了北京之后,朝政肯定被王氏控制。

归运皇帝被逼着写诏书,说朝廷早已迁都,让王鳌去太原做官。

而北方边镇的将领,一些支持山西商贾,一些则想去北京的花花世界。被掳到太原的王氏子孙,趁机怂恿将领兵变,口号是“清君侧、迎帝归”。

兵变被镇压,王氏子孙被杀死三十多人,剩下的全部趁乱逃离山西。

山西商贾继而展开清洗,导致攻占河南的边军叛乱,总兵郑越(武进士郑虎后代)自立为河南王。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