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我在1982有个家 > 8.纷至沓来乡情重(周一求一哈推荐票)

第(1/3)页

山顶风景好,视野好,王忆看到了四周海情也看到了部队留下的营房。

营房分为两部分,整体是南北走向排列,南边临海是原本的官兵宿舍,一共有十座房屋。

北边是两座房屋,这两座房屋更高大一些,以前是机关办公室,现在成了村委办公室。

在这二者中间的开阔地带是原本的军队训练场,也是如今学校的操场,上面有一根旗杆,一面五星红旗在海风吹拂下猎猎飞扬。

王忆冲着红旗敬了个礼。

王向红看到这一幕便笑了,又摸索出一袋烟点上了。

他介绍说道:“咱们这个小学是解放后就建立的,叫解放子弟小学,后来***年代统计各村学校,发现全是什么解放呀、红星呀的名字,于是就勒令咱改了名。”

“咱渔家人都没什么文化,随便起名叫天涯小学,这名字便这么沿袭下来。”

小学没有围墙也没有校门,十座房屋有序排列,六间房子是班级,两间房子是库房,两间房屋空置。

王忆走近看,问道:“咱岛上现在多少学生?”

房子结识但简陋,有些窗户玻璃都碎了,岛上没有玻璃补上,便用纸壳子顶上。

所以哪怕是大晴天、大白天,这房间里头还是黑洞洞。

王向红说道:“学生仔不少,一到五年级都能填齐,一个班能有十到二十个人。另外还多了个育红班,那人更多,不好说。”

王忆咋舌:“我看咱村子也不太大,竟然这么多孩子?”

王向红苦笑道:“咱岛上人祖祖辈辈都喜欢人多,毕竟出海打渔谁也不知道哪天能撞上个三灾五难,所以家里人口少,很容易就绝户。”

“这样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咱王家村是大落后,从没当过先进,唉,老少爷们还是想多要孩子。”

现在学校没有教师停用了,门口上了锁。

王向红去村委办拿来钥匙打开,一间整洁但破烂的教室出现在他们面前。

房子内侧墙皮翻卷,墙上有马克思有列宁有高尔基有主席的画像,前后各有一扇黑板,之间摆放着课桌。

让王忆大开眼界的是,这里的课桌是砖头垒成的,上面架着石板抹着水泥面,高矮位置都固定。

没有椅子。

王向红及时介绍道:“咱学校就这么个条件,课桌还是部队临走前帮咱建的,椅子要学生仔们从家里带。”

王忆看着密密麻麻的桌子说道:“这里面桌子挺多呀。”

王向红不好意思的说道:“没有那么多教师,所以平时学生得并班学习。”

“低年级的往前坐、高年级的往后坐,老师先给低年级讲课,讲完了就让他们写作业,再给高年级讲课。”

王忆下意识摇了摇头。

家乡的风景很美,可经济、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的条件很落后!

这不是天涯岛独有的困境,外岛各村都是这样。

所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这些外岛都荒废了,村里人有点条件便会搬迁进城里。

王向红看见他摇头,心便提了起来:

“唉,王老师,你要是觉得不好办就算了,前几年上面陆陆续续给咱派了好几位教师,都耐不住寂寞、受不了这艰苦的条件。”

“说来也是,在咱这里没有电影院没有公园,我听说城里还有少年宫歌舞厅啥的,那多热闹?咱这里除了祖祖辈辈过活的本家人,谁能住的下?”

这番话说的心酸。

人终究得认清现实。

王忆安慰他说道:“我觉得咱这里很好。”

“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美帝武器先进大炮坦克多,主席说他们是钢多气少,咱们的志愿军英雄是钢少气多。”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