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十八章 楼烦关前行军艰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二十八章 楼烦关前行军艰

作者:赵子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6:0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召来窦轨、柴绍、李神通、殷开山、李道玄、李仲文、姜宝谊等一干军中重将,李世民将新得之此军报,与他们看了,说道:“李善道令高曦奇袭善阳,公等以为宜当何以应对为是?”

“善阳若失,汉贼即能对太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太原就很难保住了!”长孙无忌率先开口,说道,“然观眼下,李善道此举,显是意图先歼灭刘武周,故他对太原暂只是威慑,太原暂尚无碍;太原城坚,刘弘基、刘政会皆忠谨之臣,则汉贼就算围攻,短期也可无虞。故仆之愚见,当前之急,乃是速援善阳,解刘武周之围,绝不能令汉贼得逞,使我太原陷入危局。”

姜宝谊等将闻言颔首,出声附和。

房玄龄却微微摇头,他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惯有的审慎,说道:“典签所言,固然有理。然我军斥候已探明,李善道不但遣刘十善、高延霸、焦彦郎、王须达诸部,分从西河、上党而进,对太原做出包围的态势,并且高延霸率数千兵马已从太原郡西境,向离石郡与楼烦郡的边界挺进。殿下,这显然是李善道已经料到我军会增援善阳,故以此阻击我军。

“若依典签之议,我军竟仍救援善阳,高延霸,汉贼之骁将也,其众精锐,一旦我军被其阻之,后若又被陈敬儿部从龙泉北上,与王君廓等部夹击我在离石之军,我军恐怕进退失据,到时候,非仅不能救援刘武周,还可能会有倾覆之危啊!”

他语气沉重,帐中一时寂静,另有几将觉此言在理,面露忧色。

长孙无忌问道:“则公何意?难道我数万大军,不辞千里,远赴至此,却停滞不前,便坐视刘武周覆灭,再眼睁睁看着太原陷落,而唯困蹙离石,无所作为么?”

房玄龄抚须沉吟,他虽不赞成长孙无忌的建议,但也没有更稳妥的办法。

殷开山出言说道:“殿下,何不趁汉贼当前欲先歼刘武周之机,他打他的,我军打我军的?”

李世民问道:“公此话怎讲?”

“殿下,李善道虽新调了陈敬儿部,增援龙泉郡,然陈敬儿分兵助王君廓后,合其本部与龙泉原有之汉贼守军王行本部,兵力亦不足万。何不我军便虚张声势,佯援善阳,而卷趋南下,先将龙泉袭下?龙泉既下,我军就不仅能在河东更站稳脚跟,且可兵锋胁西河、临汾两郡之侧翼。届时,李善道为应付我军威胁,势必会急调前出到楼烦、雁门的高延霸、王须达、乃至宋金刚等部回防。如此,战守之权就尽操持我军之手。既可以此减轻刘武周的压力,也可以此胁西河、临汾侧翼之力,减轻汉军对太原的压力,更可於汉军仓促回师间,寻找战机。”

房玄龄连连摇头,说道:“公之此策,想当然耳。陈敬儿虽不像高延霸为汉贼斗将,然其善守,宇文化及攻河北时,他守黎阳;李善道与李密鏖战河南时,他守雍丘,皆对强敌,固守连日弥月而不失。况龙泉多山,相比黎阳、雍丘更利於守?其众虽不足万,我亦无十倍之众,急切何以能下?而一旦陷在龙泉,反贻误战机,善阳一失,汉军南北夹击,我军何以自处?”

窦轨问道:“既如此,公何议也?”

房玄龄抚摸胡须,看着沙盘,又陷入默然。

李道玄官职虽高,年龄不大,才十五六岁,不过此前已经上过战阵,上回李世民来河东迎击李善道、刘武周夹击之时,李道玄就从在军中。他年少气盛,深慕他其从兄李世民的英武风采,见房玄龄接连反对长孙无忌、窦轨的建议,帐中别人一时没有另外的建议可提,就挺身而起,赳赳然说道:“俺听说,兵以正合、以奇胜。

“今我军东进太原之路被王君廓等阻遏,‘以正合’恐已难行,正当‘以奇胜’之际!以俺之见,上党公所议甚是。善阳断不容有失,我军断不能坐视刘武周覆灭,否则汉军势成,我军困蹙於离石这弹丸之地,进不得战,退不得守,就唯有虎头蛇尾,撤军一途了。”

他向李世民建议,“阿哥,高延霸虽汉贼斗将,然我大唐就无骁将么?且据军报,高延霸日前才引兵向离石、楼烦界,我若疾出,未必不能先扼守边界要地,反阻之他!又即便被他提前赶到,他兵马初至,立足不稳,兼之楼烦,刘武周地也,犹有刘武周兵马数千分驻,我往袭之,何忧不破?弟愿领精骑千人,为阿哥前驱,击破高延霸,打开北援善阳之路!”

一番话,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无畏,帐中诸将皆为之侧目,果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上党”,是长孙无忌的封爵,他被李渊封为上党县公。

李世民环顾帐中诸人,摸着须髯,笑道:“吾家虎儿也!”问窦轨,“阿舅,你是何意?”

窦轨沉吟片刻,说道:“恐犯险。殿下,若依俺意,不如趁李善道欲先加歼刘武周此机,我集中兵力,先拔离石城,再破吕梁山隘,与我太原守军会师。之后,再视贼情变化,议下步举止。这样,即便刘武周不得救之,凭太原之坚城,我军之精锐,至少可保太原无虞。

“李善道劳师远征,其在河北、山东、河南用兵时,粮道固然便捷,然此在是河东,河东山险路艰,其麾下兵马连同刘黑闼等部,不下六七万之众,加上民夫等,日耗粮秣巨万,久持不下,其必自撤。我军到时以逸待劳,尾随击之之,倘有战机,再做进战,何愁不胜?”

至此,诸人共是提出了三个建议。

一个北援刘武周,一个南攻龙泉郡,一个东与太原合兵。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