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五十七章 两年南征(下)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五十七章 两年南征(下)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5:4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见是公子回来了,田安急急忙忙上前帮着牵马,他又解释道:“这茶叶实在不好喝,但这么多茶叶又不能浪费,就想着将这些都炒了。”

走入小院内,扶苏就回到了小屋,开始写着今天去华阴县见到的种种现状。

写完之后,就将这卷文书拿了出来,让人去交给丞相。

转头看去,又见到了两位老人家正相对而坐,田安拉着辛老将军喝茶。

辛胜显然是不愿喝的,一再推拒。

只是今晚,田安虽说将这些茶叶都炒了,他老人家却没有再喝一口。

翌日,用过早食之后,扶苏拿了几片炒好的茶叶,放入一个小碗中,而后倒入开水,放凉了片刻。

见工匠们开始夯实地基,这是准备修建城墙了,扶苏饮下一口茶水,茶水入口便蹙眉,确实有些苦,难怪两位老人家不肯再喝第二次了。

田安多半是以后都不会喝茶叶了。

扶苏自顾自地喝着,茶香确实不错,上辈子没怎么细细品过茶水,上辈子大概喝什么茶都是一个味道。

苦涩中带着一些茶香,喝着喝着感觉还不错,聊胜于无了。

扶苏将碗中的茶水喝完,就见到司马欣早早来到了这里。

辛胜叫来了一支护送队伍,扶苏便在护送中一路朝着骊邑而去。

辛胜解释道:“公子,当年的秦人口中有这么一句话,渭南以南是骊邑,渭南以北是下邽。”

扶苏道:“骊邑也是新建的县吗?”

辛胜策马在一旁,又道:“以前就有骊邑这个地名了,前几年始皇帝就在此地设立的骊邑县,围绕渭南诸多县,也都是近些年建立起来的。”

田安道:“在更早以前,秦人是从骊戎走出来的,历代秦王将这里作为祖地,骊邑县的人绝大多数也都是维系秦王宗室的老秦人。”

扶苏觉得田安所言的骊邑县人,就像是秦国历代相传而来的守陵人。

骊邑很小,相比华阴县要小得很多,扶苏来到这里才发现此地很是凋零。

难怪骊邑县的赋税很少,这里只有薄田几亩,人口稀少,老人居多,孩童却少。

扶苏是被秦军的骑兵护送而来的,因此当这里的人们见到秦军也都纷纷站起身行礼,他们神色不卑不亢。

他们应该与栎阳的秦人一样,是最古老的一支老秦人。

从骊邑走过时,这里安静得出奇,就连这里的孩子也都不哭不闹,看到有骑兵路过,孩子们也都肃然站到了一旁。

队伍停在一个老人家面前。

田安上前与对方交谈了几句。

扶苏注意到这个老人家年事已高,但他手中的拐杖用料应该是十分好的。

这位老人家与田安交谈了几句之后,扶苏注意到对方的目光也朝着这里看来,目光中没什么敌意,但也说不上是好意。

像是自己这一路兵马就不该来这里,也不该来打扰他们。

扶苏又看到了几个妇人正在擦拭着一个秦军的石像,再一想那就不是兵马俑吗?

等田安回到队伍,辛胜这才领着队伍离开了这里。

“是我们打扰他们了?”

田安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村子,队伍已经走远了,这才开口道:“他们见过太多死去的秦国宗室中人,不欢迎外人,等到这里的人死绝了,请公子将这里换个名字,往后让新民迁入此地。”

“那里的孩子与年轻人怎么办?”

田安解释道:“年轻人会离开那里的,这是那位老人家向公子所求,将来拆了此地。”

扶苏觉得很奇怪,怎么还会有人不想发展,还会请求拆了自己的家乡。

不过,扶苏能够想到的一个可能就是此事……事关历代秦王陵寝,也事关始皇陵,这关中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够随意涉足。

田安低声道:“他们觉得历代秦王的身后事交给公子最好。”

咸阳,蜀中的军中校令李由又一次给咸阳送来了军报。

丞相府内,李斯接过军报,看着其中内容,军报所写的都是军中事宜,依旧没有关于他这个亲爹的只言片语。

连一封家书也没有,好在知道这个儿子还活着,并且继续用蜀中的粮草输送给南下的大军。

李斯看到了灵渠二字,监造官禄奉公子扶苏之命,将此渠赐名灵渠。

如今,开挖灵渠征调军民十万人,其中有六万人是南方俘获的寨民,现有灵渠长二十余里,到现在还未挖通。

用了两年时间,动用数万人,这半条灵渠倒也足够秦军输送粮草所用。

“丞相,这是公子近来的行状。”

李斯拿了几卷文书,快步离开了丞相府。

章台宫,嬴政正在看着从北方送来的战报。

一个内侍脚步匆匆来到一旁,在始皇帝身边,低语了两句。

嬴政依旧看着战报,微微颔首。

内侍会意之后,就脚步匆匆地走向殿外。

章台宫开阔且有些昏暗的大殿内,这里依旧很安静。

李斯带着文书走入大殿中,行礼道:“陛下,这是南方送来的灵渠建设文书。”

嬴政依旧看着战报没有抬头。

“还有公子扶苏近来的行状。”

嬴政道:“放边上。”

李斯将捧来的几卷文书,放在桌边。

嬴政收起北方的军报,看起来李斯带来的文书,问道:“陡门?”

李斯回道:“南方的河流与关中不同,山地居多,需要铧嘴分水,再用陡门蓄水,放水来调节水位,让船只能够翻过高低不同的河面。”

一边说着话,李斯用手演示着水位高低的变化。

嬴政赞叹道:“好智慧。”

李斯行礼道:“斯也如此认为,都水长禄监造灵渠,一身好智慧,让大军粮草能够通畅运输。”

内侍端来了今天的饭食,今天吃的依旧是面食。

嬴政吃着面,一口面咀嚼下肚,又道:“朕记得,当初这个都水长禄是跟着扶苏修建咸阳桥的?”

“臣记得当初陛下让公子修建咸阳桥,那时公子去御史府翻阅了历代关中水利的记录,公子就发现了这个工匠,并且与他共事修建咸阳桥。”

嬴政颔首,道:“朕记得南下修渠之事是冯去疾引荐。”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