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四十五章 原来很多年前就认识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四十五章 原来很多年前就认识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5:4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老秦人的艰苦不能忘,当年的秦国是何等艰难,要从列国纷争中活下来唯有变法图强。

老秦人的精神要时刻铭记,这是在敬业县得到教导的孩子们,需要铭记的第一要领,在敬业县读书的公子高,不仅仅要自己学好,还要弟弟妹妹都学老秦人的精神。

至于为什么学这个,在公子高的认知中,是兄长希望人们能够不怕挫折,勇敢且无畏。

咸阳宫的另一头,扶苏坐上了离开咸阳城的车驾。

不过,刚出了城门车驾就停下了。

“公子,丞相在这里。”

闻言,扶苏掀开车帘,见到还拉着缰绳的田安,那匹拉着马车的黑马,它还在不耐地踩着马蹄。

扶苏侧目看去,丞相李斯正与冯劫站在一起。

一个是大秦以前的廷尉,位列九卿,现在成了丞相。

一个是大秦的如今九卿之一,廷尉冯劫。

这两人站在一起,让扶苏总感觉他们要联手谋害什么人。

一个丞相与一个廷尉要联手对付一个人就太简单了,譬如说齐鲁博士中的某一位。

不过,扶苏很快就没了这个想法,老师要对付一个人,还要联手廷尉?

这未免也太低级了。

若老师真要对付淳于越,那淳于越的死法应该也挺精彩的,根本不用联手廷尉,也根本没有必要。

扶苏笑着道:“扶苏见过老师,廷尉。”

李斯抬首看着还未下马车,站在车辕上的公子,道:“公子这是要去督建河渠?”

老师的话语声其实并不小,大概是让周围的人知道,这是公子扶苏,那是他公子扶苏的老师。

贤明的公子扶苏要去修渠了,大秦的丞相正在相送。

四周当然是很多目光看过来了。

扶苏也愿意成全老师的心思,回道:“正是。”

周围不少行人有人点头的,也有人低声议论的。

李斯抬首看着公子,道:“如有所需,公子尽可吩咐。”

老师就差没说,只要他一句话,朝野上下都会来帮忙。

大秦公子的特殊待遇自不用明说,给外人看到又如何?

扶苏这才走回车驾,让田安接着赶车。

而后头,还跟着两驾马车,那是公子要带的家具与书。

马车顺着官道越来越远,李斯还站在城门口继续看着,目送着远去的车驾。

冯劫还站在一旁,配合着丞相。

四周的路人都已散去了。

这下倒好,恐怕用不了多久咸阳城的人,都会知道公子扶苏今天去修渠了。

本来嘛,公子扶苏修咸阳桥的佳话就已经传遍咸阳城乃至关中,说不定东面的洛阳都会知道这件事。

只不过丞相李斯在城门口一站,也就会给人们造成一个丞相李斯在帮助公子扶苏的意思。

冯劫跟在李斯身后,一脸若有所思。

出了咸阳城之后,车驾在官道上也是越赶越快。

扶苏看着手中的卷宗,耳边是两侧的战马马蹄声。

护送的依旧是老将军辛胜。

听着两侧隆隆的马蹄声,那是护送的骑兵,彰显着大秦铁骑的力量感。

寒冬还未过去,关中的风依旧很冷,早在深秋时节,关中就来了一场连下数天的大雪。

田安赶着马车不急不慢,从这里一路要去宁秦县的西面,大概就是敬业渠的终点。

章邯敬业渠的上游,张苍在敬业渠的中段,而自己要去最后一段。

如果工事一切顺利的话,那么现在最后一段渠该是开挖了,等到连通临晋县,一整段完整的渠也就正式告成。

扶苏看着手中的卷宗,这一次为了挖渠征调的民夫有三万余人,都是从各县调动而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商颜山南麓的旱地人家,光是那片旱地,就抽调了两千人。

这其中有十四五岁的少年人,就算是五十岁往上六十岁出头的老人家,也都能算作壮劳力。

而其中有一万六千人是从洛阳抽调而来的民夫,这些民夫既然被征入关,那么将来也一定会定居在关中,这是迁民的一部分人口。

其实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很划算的,三五万人的成本能够开垦出数万顷良田,能够种出够数十万人生活的粮食,还能延续一代接着一代人。

这难道不划算吗?

有了田,才有了粮。

有了粮,才有了人,土地是因为人才会繁荣。

没有人的土地一文不值。

扶苏又打开一旁的包袱,这是从御史府抄录的笔记,一共有十余卷。

都是一些关中各县的县志,关中还需要有更多的田地,才能吸收更多的人口,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关中,让他们在关中安家。

如此,关中才能强大起来。

自列国纷争以来,各国为了图强争先变法,变法是为了图强,是为了强国。

若不变法,若不强大自身就会被诸国吞并分食。

秦人深刻体会过列国要分食秦国土地的耻辱。

所以,老秦人口耳相传也好,至少这个精神不能被忘记。

卷宗所记载的各县县志都是有关人口变化的,这也是扶苏近来学习国政的主要功课之一。

其实现在的关中人口,还不及当年秦国东出之前的鼎盛时期。

加之如今的南北形势,人口依旧不够用。

扶苏望向马车外,见到了空旷的关中平原,心中五味杂陈。

郑国渠开挖之后,关中的人口上升过一次,但是也因战争,让人口又一次折损。

直到如今,还未恢复元气。

想要稳住根基,也不能干等,必须要主动吸纳人口。

当年列国纷争时期,黎庶迁居就颇为频繁,甚至这种迁居生活让人们都习惯了。

只要这种风气还在,扶苏觉得以丞相与张苍的才能,让关中再增加五十万人口,应该不在话下。

如此一来,关中就有了百万人口。

慢慢地,让关中成为天下的中心,也不是难事了。

只要关中的粮食储备能够养活百万人口。

对大秦的猛将来说,只要有能养活百万人口的粮食,北伐剿灭匈奴亦不在话下。

快到宁秦县的时候,天色就已入夜了。

车驾缓缓停下,两侧马蹄声也停下了,只有马匹在冷风中时不时打着响鼻的声音。

扶苏下了马车,见到了有一队人马正在迎接。

老将军辛胜上前询问完,便来禀报道:“公子,这是宁秦县的县丞司马欣。”

“臣司马欣,特来迎接公子!”

对方的话语声很响亮,扶苏望着四周,道:“此地是宁秦县的地界?”

司马欣双手作揖,躬着身子,低着头道:“公子此地不是宁秦县的地界,但各县距离此地最远,只有宁秦县距离此地最近。”

路边正是洛水河,河水流动的声音在耳边,倒是夜里听起来还算是悦耳。

扶苏站在冷风中叹息一声,道:“这天寒地冻还来此地迎接,有劳你了。”

公子的话语平静,只是简短的一句话。

司马欣带着自己县里的人马还站在一旁,不知该如何回话。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