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某乃天杀星李鬼是也 > 第283章 异教徒都得死

某乃天杀星李鬼是也 第283章 异教徒都得死

作者:万年路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5:4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子不语怪力乱神。

不知道这个水浒世界里面周天子的时候有没有神鬼存在,孔夫子那时候又是怎么应对的。

装看不见?

不纳入考虑范围?

但现在李鬼很确信,现在的儒家和教会格格不入,就像两个不同的宗教撞到了一起一样。

果然儒家是一种信仰啊!

后世的学者总是会人为的把儒家、儒教区分开来,把好的划入儒家范畴,不好的划入儒教范畴。

但实际上,这个东西真的能区分的开吗?

只怕大多数的儒生身上既有儒家风范,也有儒教规矩,不过多少的区别罢了。

科学论证讲究反例。

谁能举出实例,历史上某人只有儒家精神,但毫无儒教束缚?

或者反之亦可!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李鬼就明白了,那些武将或许可以招揽,但是那些儒家名臣,一个都不能要了!

异教徒都得死!

当然,未必需要直接杀掉,也根本不可能直接全部杀光。

不过杀人诛心,通过毁灭学说,官方导向等等多种方式,是可以通过时间的流逝消灭一个学说的。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曾经辉煌一时的那些学说,现在可还曾经留存在世上?

手段都是现成的,照着过去儒家如何崛起的模版往上套即可。

李鬼回到梁山之后,立即下了一条命令,鼓励民间相互监督检举那些依旧信仰“淫祠”的人,只要一经验证为真,当地衙门立即便给举报者相应的金银奖励,并且为检举人身份保密。

而被检举的人也不会有任何直接的惩罚,但是却必须当众鞭打毁坏那些佛道的雕像、供物等祭祀用品,其家人不许为官。

如果那些信众坚持不肯背弃信仰,那就是虔信徒,断不可留,非杀不可!

如果被检举人屡教不改,第二次被人举报且证实,则其家中子孙三代以内不许为官。若有第三次,则按虔信徒处理。

原本梁山推行真君教的时候,在境内清缴佛道虽然手段激烈,但杀人并不多,只是把那些庙观强行拆除,在各地仅保留一个改造后的真君庙供人参拜。

那些佛道愿意留下的,全部都转变成了真君教的教士,丝毫不在乎冗员问题,反正花的都是香火供奉,不用衙门掏腰包,活不下去的自然就会自谋出路。

而那些不愿意留下的,部分离开梁山境内去其他地域生活,更多的其实是还俗为民,融入了民间之中。

这些人里面,有些是领了梁山的分地,安心去做农民了。

但还有许多人,其实还是在暗中做些传道化缘之类的事情来维持生计。

不过以往梁山并未把这些零散的僧道当回事,执法成本又太高,便任由其自生自灭了。

白莲教造反的时候,梁山搞过一次大扫荡,已经清理过很多最后一类人了,但是古代的执法比较困难,难以贯彻落实到实处,根本就清理不干净。

这次梁山祭出了“全民举报”**,政策一收紧,这些隐藏在各地乡村的僧道们就彻底倒了霉了。

民众都是很现实的,说不客气点,有奶便是娘,谁会为了僧道去触怒朝廷啊?

兖州,莱芜,定陶镇。

长街之上,一群人正急匆匆的前去拿人。

“就在前面!”

“不仅我一个人,很多人都亲眼见过那韩大郎在家中拜佛!”

“每天三炷香,早中晚,一次不落!”

一个汉子快手快脚地走在前面指路,他身后跟着十几个衙役模样的本乡民兵。

如今梁山已经深入掌控了各地,包括小乡村。

不过为了便于管理,在分地完毕之后,梁山曾经做过一次大规模的“并村为乡、并乡为镇”活动。

梁山以多免除粮税和劳役一年为代价,把离得近的几个乡村百姓合并到一起,统一居住。

如今梁山境内,已经有很多人烟不旺的州没了小乡村,最小的行政单位变成了镇。

而梁山在每个镇都设置了镇长,又派驻了受伤退伍的前线士卒,当做民兵,定时轮换。

说是民兵,其实差不多相当于派出所民警,负责地方治安,替换了过去保正之类的职务。

这当然也给梁山的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有新发的纸币打底,问题不大。

如今梁山一声令下,这深入到基层的衙役体系便开始展现出它的威力了。

今天镇里的镇长刚让里长把消息给镇民们通告下去,当天便收到了几十人的举报信息。

扣除那些重复的信息,镇长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好,下令民兵头领吴征带队分别前往核实及执法。

穿过了几条街之后,便到了一个弄堂里,那汉子指着最里面那间院子,低声道:

“就是那里了!”

吴征点点头,示意道:

“你不须露面。”

“我率队进去验证一番,若是属实,便抓他回去。”

“你直接回衙门等着领赏便是。”

那汉子犹豫一下,丝毫是担心这到手的鸭子飞了,坚持道:

“小人可保这消息绝对属实,愿意跟都头一同进去查验。”

吴征哪里会不明白他那点小心思,知道他担心自己被里面的韩大郎收买,私纵人犯,也便不再说什么,只是一摆手,示意众人跟上,当先大踏步向着那院子里走去。

小院不大,入门一侧是一个鸡窝,里面养了两只老母鸡,让院子的空间更加狭小了起来。

院子里拾掇的比较干净,但空气中一股鸡粪味,分外难闻。

院里只有一间土屋,黄泥堆成,稻草杂糅其间,一个汉子正垫着脚在那里弄窗棂。

听见门响,那汉子扭过头来,见众人上门,转过身来下意识双手合十便要行礼,但随即便忍住,改成叉手,客气问道:

“吴都头来此有何贵干?”

这镇子就这么大,镇上的都头谁人不识?

不过吴征不识得他就是了。

吴征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问道:

“韩大郎,之前里长通知,家里不需祭祀淫祠,可通知到你这里?”

这韩大郎听完之后,面色一变,看了一眼躲在吴征身后的那汉子,失望地叫道: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