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61章三家分晋的故事开端

历代王朝更迭 第61章三家分晋的故事开端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4:3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山西又被人称为“晋”,因为这里在春秋时曾为大国晋国的主要领土,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故乡。然而随着“私门”的壮大,晋君也如同周天子一般,被手下依托家族势力的几个大夫架空,地位江河日下。

最初,晋国内部有六股势力,分别为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将晋君排挤得只能缩手缩脚度日,然而由于各自膨胀,边界相抵、摩擦不断,他们之间的矛盾也越发激烈。后来,智、韩、赵、魏四家合力将范氏、中行氏击垮,并瓜分其土地。这其中,以智氏家族最为强大。

然而既然历史留下的是“三家分晋”的言说,并非“四家分晋”,所以智、韩、赵、魏四家必去其一。照理说,弱肉强食,从历史上“抹去”的应该是韩、赵、魏三家中的一家。若是这样,那么强者益强、弱者益弱,依着“自然法则”,最后的结果不应该是“三家分晋”,而是“智氏篡晋”。所以,最终被人从地图上抹去的正是最强大的“智氏”。

要打倒智氏这个最强者并非简单的事。因为,即使知道强者会打破势力的均衡,最终会将“局中”的所有人都吃掉,但仍会有些人愿意在强者麾下听令,做他的副手,为之清除其“吞灭自己”路上的障碍。弱者的互通款曲和集结联合需要时间,也需要成本;强者会利用这个“时间差”,威逼利诱,将之各个击破。

所以,面临强者切身威胁的弱者通常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成为其手中的棋子,虽然最后鸟尽弓藏,但总归是推迟了败亡的时间,而且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有意外的转机;第二个就是立刻败亡。因为有了这个中的奥妙,所以韩、赵、魏灭“智氏”的历程,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惊心动魄。韩、魏两家扮演了棋子的角色,赵氏成了执棋人。而智氏是一个强大却不认真的对弈者,因为后者屡犯大错,给了赵、魏、韩不可多得的机会,最终自取灭亡。

关于三家分晋,还需细细描摹,由赵谈起。

赵氏原本并不姓赵,而姓“嬴”,与秦人是同一个祖先,“赵”是其氏。嬴姓人原属东夷,西迁后为殷、周两朝天子赶车牧马,渐渐安定下来。

嬴姓子孙中有一个叫造父的,曾侍奉周穆王。造父善于养马,不断向周穆王献上宝马,深得穆王的宠幸和信任,所以穆王特许造父为他赶车。徐偃王叛乱时,周穆王乘坐造父驱赶的马车,日行千里,迅速平定叛乱。论功行赏时,穆王将赵地分封给造父,于是造父以赵为氏。

赵氏传到赵鞅这一代,枝叶繁衍,家族鼎盛。赵鞅更做了晋国的正卿,权倾天下,史书说他“名为晋卿,实专晋权”。

然而,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危机正潜伏在前路不远处等待着赵氏一族。赵家的根基是晋阳城。赵鞅费尽心思气力修成晋阳城后,发现城内行人稀少,空荡荡的。这样一座空城如果遇到围攻,当然不足以凭借据守。于是赵氏族长赵鞅向住在邯郸的族人赵午伸臂摊掌,向他要自己打败卫国时赚取的五百户人质。

按说赵午身为赵氏族人,应该听从族长赵鞅的命令,可是赵午也有自己的难处。因为若失掉手上这五百户卫国人质,暴露在卫国人嘴边的邯郸城极可能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权衡之下,赵午决定攻打齐国,想从齐国那里俘虏五百户人口,将之转赠给赵鞅。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