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30章晋国援鲁

历代王朝更迭 第30章晋国援鲁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4:3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虽然晋国自从晋襄公去世后国势衰落,在与楚国的争霸中居于劣势,但毕竟是称霸多年的大国,蛰伏中也在慢慢复兴,这次复兴的关键人物却是一位以残暴昏庸的形象定格在人们心中的国君晋景公。事实上,真正的晋景公并不像传奇故事《赵氏孤儿》中那样残忍暴虐,晋景公在位时,正是晋国内忧外患的时刻。对内,朝野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对外,晋国在和楚国的争霸中逐渐落于下风,还有诸多游牧民族时时侵扰。景公上位之后,调和大臣矛盾,使国家避免深陷内耗不得脱身,对外用兵征讨戎狄,为晋国扫清外部环境,令其可以腾出手来与楚国争雄。

晋景公面对的是他的父亲晋成公留下的一个烂摊子,赵盾在朝内兴风作浪,结党营私,破坏了晋国一贯良好的政治氛围;而他飞扬跋扈的做派和见利忘义的品性也让晋国为此背了不少骂名,诸多小国因为赵盾的存在而疏离晋国,靠近楚国。

赵氏一族在国内的专权势必会影响晋国外事的不力。景公三年,楚国伐郑,郑国可以算是晋国在中原之地的铁杆盟友,晋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晋国以荀林父挂帅,带兵驰援郑国。在荀林父帐下,该有统兵将领十二人,赵氏一族占去三分之一,还有依附于赵氏的韩、郤等族。由此,荀林父被架空,军权尽归赵氏,晋军轻敌冒进,被打得大败,严重挫伤了晋国的锐气。

晋国的失败,不仅让其失去了诸多小国对它的信心,也让很多游牧民族起了趁火打劫的念头。这些游牧民族支系众多,被华夏国家统称为“狄”,其中“长狄”和“赤狄”是势力较大的两个。

在中原诸国没有因为彼此间不断攻伐而实力下降之前,这些“狄”们并不能对它们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尽管生存的需要使得这些民族不断侵扰中原国家,但结果往往十分惨重,而炫耀自己对狄作战的胜利,一时间竟成为中原诸侯间流行的活动。

晋国和赤狄之间的摩擦比较频繁,晋国的国君晋成公制订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对于赤狄的小规模骚扰置之不理,却暗度陈仓,与其他狄族结盟,主动放下身段,与它们交好,就这样,赤狄被孤立了。

赤狄毕竟实力深厚,不能一举歼灭,晋国对之也是软硬兼施,勉强控制。时间来到景公六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情,成为晋国决心对赤狄下手的导火索。

晋国和赤狄中最为强大的支系之一璐国联姻,晋景公的姐姐嫁到了璐国。璐国的大臣丰舒对晋国极为仇视,将晋景公的姐姐杀死。晋景公大怒,下定决心剿灭赤狄以绝后患。晋国的大臣认为晋国近况不佳,加之丰舒又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大臣,此时的赤狄并不是一块软骨头。

但是大夫宗伯认为此时讨伐赤狄正是时候,他说虽然丰舒的确是一位能臣,但是他把他的能力用于邪道,没有造福于民。就此,他的能力越大,罪过就越多,自取灭亡的速度就越快。如果晋国现在不讨伐赤狄,今后就难以寻找到一个借口再去讨伐了。

于是晋景公下令出兵,荀林父再度挂帅,征讨过程相当顺利,不到一个月就将璐国一举消灭。丰舒逃亡到卫国,卫国将其押解到晋国,晋国将其处死。

经此一战,晋国恢复了作为大国强国的自信,晋景公犒劳三军,加封荀林父千户。对于当初为兵败的荀林父求情的士伯也予以赏赐。大夫羊舌职在总结这次胜利的原因时认为,《尚书》告诫君王应当任用恭敬严谨之士是很有道理的。士伯为荀林父求情,景公采纳了,并对他也委以重任,体现了景公的仁慈与智慧。周文王之所以能够统领天下,在于德政。君王实行德政,自会获得民心,那么国家就无往不利。

晋国没有就此停步。次年,晋国出兵讨伐赤狄中的贾氏等国,将其吞并。晋景公将俘虏献于周天子,并为此次领兵作战的士会请求国卿的名号,周天子同意了。于是,士会被封为国卿,并加封太傅,晋**、政大权集于一身。士会威望颇高,对晋国的其他大臣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