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 第一卷 第59章 反对

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第一卷 第59章 反对

作者:看不见的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4:1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笔尖落下,名字签完。

老将军把那份薄薄的军令状,轻轻推回桌子中央。

会议室里针落可闻。杜宇泽感觉自己绷紧了几个小时的神经,终于有了一丝松懈的迹象。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他们拿下了第一关。

“我反对。”

一个声音不大,但异常清晰的男声,打破了这片沉寂。

所有人都循声望去。说话的是坐在长桌中段的一名大校,肩上扛着的是总装备部的标志。他姓刘,是负责航空装备经费预算的处长。一个管钱袋子的人。

刘处长没有理会众人的注视,他扶了扶眼镜,拿起桌上另一份关于303厂的财务和资源状况的评估报告。

“我完全理解将军您爱护年轻同志、鼓励创新的心情。但是,我必须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问题。”他把那份报告在桌上敲了敲,“303厂,一家以维修和航电升级为主业的工厂,过去五年,他们的年均研发经费是多少?不到八千万。现在,他们要上一个什么项目?下一代战斗机。预估总投入,几百亿。首长,这不是一个项目,这是一个无底洞。”

他转向杜宇泽:“杜厂长,你们的报告很精彩,你们的录像带也很有说服力。但你们回避了一个核心问题:钱从哪来?人从哪来?你们凭什么认为,靠你们一个厂,就能撑起这么大的摊子?国家每年的军费都是有数的,拨给你们,别的项目就要下马。谁的项目下马?是成熟的,能立刻形成战斗力的项目,还是你们这个……八字还没一撇的PPT?”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刚刚燃起的热情。

之前那位质疑系统整合的校官也立刻附和:“刘处长说的对。沈工的演示,确实证明了思路的可行性。但那是在实验室里,用两台设备进行的点对点通讯。真正的战机,航电系统节点超过一百个。数据流量和电磁环境的复杂程度,是实验室的一万倍。这个技术鸿沟,不是靠热情就能填平的。”

会议室的气氛再次凝固。

杜宇泽还没开口,另一个更具分量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不只认为他们的技术有鸿沟,我认为他们的方向就是错的。”

说话的是112厂的总工程师,高工。国内最先进的现役战机,就出自他们厂。他年纪与林总师相仿,是国内航空界的权威人物之一。

高工看着杜宇泽,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把宝贵的资源,押注在一个全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平台上,这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在现有成熟平台上进行深度挖潜。我们的J-10C,还有巨大的升级空间。换装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升级雷达和火控,战斗力能立刻提升百分之三十。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几年内就能批量装备部队。”

他拿起一份文件,显然也是有备而来。“这是我们112厂提出的J-10D改进方案。我们建议,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不是把资源分散到这种高风险的探索项目上。”

杜宇泽心里咯噔一下。他预想过会有阻力,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烈。一个管钱的,一个管技术的竞争对手,两面夹击,字字句句都打在要害上。

他很清楚,高工说的没错。J-10的改进方案,是目前最稳妥、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这也是军方内部的主流意见。

自己的J-XX方案,就像一个闯入者,要从别人碗里抢食。

沈青云的脸涨红了,他想争辩,却被杜宇泽用手势按了下去。

杜宇泽迎着高工的视线:“高总,我敬重您和112厂为国家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J-10D是个好方案,但它解决不了‘代差’的问题。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如何赢得下一场战争,而是如何避免在下下一场战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代差?”高工冷笑,“年轻人,飞机不是靠概念飞上天的。你们连风洞都没吹过,连一架验证机都没有,跟我谈代差?你们的飞机,现在只存在于录像带和你们的想象里。”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