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 第一卷 第57章 传言四起

第(1/3)页

那份报告像一颗投入深水潭的炸弹。

最初几天,水面平静,只有一圈圈看不见的涟漪在扩散。然后,潭底的淤泥被彻底搅动起来。303厂的电话线路,以前所未有的频率连接着北方的发动机研究所、南方的材料实验室,以及首都的各个办公室。

传言四起。

有人说,303厂疯了,想用一个拼凑起来的方案,去挑战物理学的边界。有人说,那份报告是建国以来最大胆的航空构想,是天才的狂想曲。

支持与反对的声浪,在无形的电波中交锋,最终汇聚成一个焦点——303厂,那间最大的,能容纳上百人的阶梯会议室。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肩上扛着将星的军人,头发花白的院士,各个关键院所的总工程师,还有来自更高层级的,面孔陌生的决策者。空气凝滞,烟灰缸很快就满了,但没人去碰窗户。

杜宇泽坐在第二排,在他身后,是马向东和林慧。他们是技术团队的代表,也是被审判席上的被告。

张厂长站在台前,手里没有稿子。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时间宝贵,客套话不讲。今天请大家来,只为一件事。”他停顿了一下,指了指身后巨大的幕布,“为了J-XX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拿出一个结论。”

幕布上,是J-XX的三视图,线条流畅而充满攻击性。

一个清瘦的老者推了推眼镜,他是航空材料领域的泰斗,王院士。

“张厂长,我先说几句。”他的语速很慢,但每个字都很清晰,“这个方案,我看了三遍。很激动,也很忧虑。激动的是,我们的年轻人有这样的魄力。忧虑的是,我们的家底,撑不起这样的魄力。”

他没有看杜宇泽,而是环视全场。

“我只说材料。方案里要求机身复合材料使用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五,特别是主承力结构。我们现在能稳定量产的T300级碳纤维,性能如何,在座的都清楚。用来做垂尾、做舵面,可以。用来做主翼梁?谁敢保证在9G过载下不出问题?”

“还有热障涂层,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工作温度要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们的实验室样品,工作寿命是五十小时。请问,五十小时的发动机,能叫战斗机吗?”

王院士坐下了。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他的话,不是观点,是事实。是无法辩驳的,冰冷的事实。

“王院士说的是材料,我来说说发动机。”坐在王院士旁边的一位中年人接过了话头,他是涡扇发动机研究所的刘总师。“推重比大于1,这是个什么概念?我们最好的改进型发动机,地面台架测试,最大推力时的推重比是0.85。装到飞机上,算上进气道损失,就是0.78。J-XX方案要求的发动机,推重比要到1.2。这不是改进,这是跨代。刘某不敢夸这个海口,这个任务,我们接不了。”

杜宇泽身后的马向东,身体僵硬。这些话,比直接否定J-XX方案本身,更具杀伤力。他们在釜底抽薪。

“飞控呢?”一个来自空军试飞大队的将领开口了,他的军装笔挺,“这种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加上大后掠角切尖三角翼,是典型的静不稳定布局。我们的电传飞控,在JY1上刚刚成熟。现在要挑战这种高风险的气动设计,试飞员的命,是不是命?”

一连串的质问,像是一发发炮弹,在J-XX周围炸开。林慧的指甲掐进了手心。她负责的航电和飞控,正是被攻击的核心。

杜宇泽能感觉到身边同事们的呼吸都变得沉重。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攥紧了。

*他们在拆解它。把一架完整的飞机,拆成一堆不可能的零件。*他想。*他们说的都对。但他们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周振华一直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听着。此刻,他转向了那位空军将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