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 第一卷 第15章 模糊不清

第(1/3)页

三只手散开,那股子灼人的热度却仿佛还烙在每个人的皮肤上。

庞清泉搓着手,像一头急着要拱地的野猪,绕着那架歼5转了一圈又一圈。“先干哪儿?把那该死的发动机给它卸了?我早就看那坨铁疙瘩不顺眼了!”

“不行。”李国栋的声音很冷,像一盆冰水,浇在庞清泉烧得通红的脑门上。

他走到飞机侧面,用手指敲了敲机身上的蒙皮,发出沉闷的响声。“拆发动机是力气活,是最后一步。我们现在缺的不是力气,是脑子。”

“老李,你这话说的,我听不懂。”庞清泉梗着脖子。

“我们要做的是一头野兽,一头‘李逵’。”李国栋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车间顶灯惨白的光。“但就算是李逵,也得听宋江的号令。谁是宋江?”

他顿了顿,指着驾驶舱的位置。“是它。是里面的航电系统。飞机的神经。”

杜宇泽没有说话,他知道,真正的难题现在才开始。

李国栋继续说道,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像一颗铆钉,砸进另外两人的心里。“我们把发动机改得力大无穷,把机身结构加强到能承受极限过载。然后呢?谁来告诉飞机,什么时候该加速,什么时候该抬头?靠飞行员用眼睛看,用手去掰杆子?”

“现在的仪表,连正确的高度和速度都显示不出来!发动机的推力变了,进气量变了,所有的反馈数据全是错的!飞行员以为自己在爬升,可能飞机已经在往下栽了!这不是开飞机,是开棺材!”

车间里,那股刚刚燃起的疯狂热度,迅速冷却下来。

李国栋的话,比冬天的寒风还要刺骨。

庞清泉不吭声了,他懂机械,懂液压,懂结构。但那些密密麻麻的电线和仪表盘,在他眼里跟天书没什么两样。

“我能算结构,能算材料应力,甚至能帮你重新设计发动机的涡轮叶片。”李国栋看着杜宇泽,“但是航电……特别是这种胡闹式的改造,把一堆不相干的系统强行捏合在一起,需要的不是工程师,是个巫师。”

“厂里的技术科?”庞清泉试探着问。

“他们?”李国栋嗤笑一声,“他们只会抱着苏联人的说明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对。你让他们换个灯泡都得写三个月的申请报告。找他们,等于直接去周振华办公室自首。”

空气,再次变得沉重。

他们三个人,一个懂宏观构想,一个懂机械实践,一个懂结构理论。偏偏,缺了最关键的一环,那根连接血肉和骨骼的神经。

“李逵”的身体已经有了,但它没有魂。

庞清泉烦躁地抓着自己油腻的头发,在原地踱步。他猛地一停,像是被什么东西电了一下。

“等等……我想起个鬼。”

“什么鬼?”

“厂技校里,有个教书的,叫沈青云。”庞清泉压低了声音,仿佛在说什么禁忌,“那家伙……是个天才,真正的天才。听说当年咱们厂从苏联引进第一批设备的时候,有个关键的无线电台坏了,苏联专家都束手无策,就是他,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关在屋里两天两夜,给修好了。用的零件,都是从废品堆里刨出来的。”

李国栋的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沈青云?我好像听过。后来……是不是犯了什么事?”

“何止是犯事!”庞清泉咂了咂嘴,“这家伙脑子太野,老想着搞什么‘技术革新’,说苏联人的设计有缺陷,要自己改。那是什么年代?改苏联老大哥的东西,那不是反动吗?后来又因为他家里那点‘成分问题’,被人往死里整。要不是他那一手无线电技术实在没人能替,早被下放到哪个山沟里挖煤了。”

“现在呢?”杜宇泽问。

“现在?”庞清泉哼了一声,“一个活死人。在技校里教最基础的电工课,一个月说不了三句话。下了课就把自己锁在宿舍里,谁也不见。厂里的人都当他是个瘟神,躲着走。”

李国栋的脸色变得异常严肃。“杜宇泽,这不行。我们的事情,已经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了。再拉上一个有‘政治问题’的人,万一出了事,就不是滚蛋那么简单了。那是罪上加罪,谁都跑不掉!”

“一个被所有人抛弃的天才。”杜宇泽完全没理会李国栋的警告,反而轻声重复了一遍,“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疯子。一个比我们更想证明自己没疯的疯子。”

他转过头,看着李国栋和庞清泉。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